从第一个失球开始,中国队就已经崩溃,场上的球员都明白,当我们把“保平”藏在心里,“争胜”挂在嘴上的时候,永远没有好果子吃!
究竟是争胜还是保平,主帅也将矛盾心理带到了场上,数据上也充分得到了体现。全场比赛中国队进攻推进到对方30米区域的次数有30次,对手推进到我方30米的次数只有27次,从进攻主导来看,中国队在上半场开局15分钟和下半场开局25分钟之内基本占据了主动,然而这是否能够证明中国队真的是在“争胜”呢?从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队在进攻推进到对手30米区域之后,真正投入进攻的队员远远不如乌兹别克斯坦,在对手的危险区域,中国队投入进攻超过5名队员的次数只有6次,其中上下半场开局2分钟各一次,在0比1落后之后有两次;而对手在我方危险区域投入进攻人员超过5人的次数全场达到了10次,1次是在下半场开局,2次是在1比0领先之后。在真正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的0比0时间段里,中乌两队投入进攻超过5人的比例是2比7,这样的比例能够说明中国队是在“争胜”吗?
从换人来看,朱广沪的第一次战术调整是成功的,毛剑卿在体能下降的情况下防守已经顾不上了,王栋的上场有效地缓解了中场的压力。然而下半场68分钟用赵旭日换董方卓成为了本场比赛的头号败笔,朱广沪的这次换人原因很简单,下半场前25分钟中国队虽然在阵型前提的情况下取得了场上的主动,但是在65、66分钟,对手连续两次在我们的右路形成了反击,因此朱广沪完全是出于防守的角度考虑进行了换人,但他却忽略了,就在这次换人一分钟之前,董方卓与张帅在右路的配合形成了张帅传中、王栋射门击中对手门梁的局面。在形势占优的情况下,朱广沪显然胆怯了。从助攻来看,张帅有8次助攻,远高于左路孙祥的三次,而0比1落后之后,朱广沪换下的球员竟是张帅,这说明在需要殊死一搏的时刻,朱广沪方寸已乱。
失利的关键在于比赛的主导思想的模糊,中国队在假攻真守的状态下队员的斗志出现了严重问题,最后也造成定位球的精力不集中导致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