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没有预约单刀直入的访谈。剪不断的乡情和熟悉的东北口音,让已经是半个上海人的曲圣卿在面对家乡记者时,一如从前那样亲切。
尽管记者猜不出电话那端的“胖子”(辽足队友对曲圣卿的称呼)是否容貌已改,但可以肯定的是,身为沈阳人的他最惦记和牵挂的就是他的母队——辽宁队。而能在家乡球队挂靴则是曲圣卿足球生涯最大、也是最后一个愿望。
“对辽足我欠得太多”
记者:脚伤怎么样了?听说这次结束与阿德莱德的合约之后就不打算重返澳超了。
曲圣卿:脚伤恢复得还不错。不过,澳超要到明年8月才开始新的赛季,所以也不太急着考虑是否还要回去的问题。现在对我来说,先把伤养好,然后好好放松,享受一下家庭生活。
记者:有没有考虑回中超踢球?
曲圣卿:也有中超的球队和我联系,但还没有实质性的接触,都在考虑之中。
记者:辽足是否在你的考虑范围内?
曲圣卿:为家乡球队效力一直是我的愿望,如果辽足需要我,肯定义不容辞。但这种事情需要双方的努力,还要看辽宁队的态度。不过,如果回中超球队踢球,辽宁队肯定是我的首选。毕竟,辽宁队是培养我的地方,我足球生涯中的最高荣誉都是在辽宁队取得的,辽宁队对我的恩情恐怕是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偿还的。应该说,在我个人状态最鼎盛的时期没能帮上辽足,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我欠辽足的太多了。
“希望拿个联赛冠军”
记者:如果没有转会、留洋的经历,你对辽足的感情也许不会这么强烈?
曲圣卿:那是肯定的。特别是这两年,我总会想起当年在辽宁队踢球、生活的情景。其实像我们这些从辽宁队走出来的球员,李铁、大羽他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有朝一日重返辽足,一起并肩作战拿一个联赛冠军。
记者:你这个愿望现在看起来只能是一个愿望了,因为现在的辽足和你当初离开时发生了质的变化。
曲圣卿:其实无论是在申花,还是后来到了澳超,我一直都很关注辽宁队,上一场我还通过电视转播看了辽宁队与天津队的比赛。我觉得辽宁队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只是当初老辽足的霸气有些丢了。
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你认为现在的辽宁队要重塑“十连冠”时的辉煌还需要多长时间?
曲圣卿:足球这项运动是有周期的,一支强队的成长不可能只靠一两个大腕球员,更需要团队的力量,也就是说需要场上11个球员都有较强的实力。这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但好在辽宁足球有着很深的足球底蕴,同时又是一个培养足球人才的摇篮,所以我坚信辽足重塑辉煌的那一天不会让球迷等得太久。
“澳超起步晚走得扎实”
记者:你是在澳超踢球时间最长也是最成功的中国球员,由你来谈谈中超和澳超的异同,绝对是权威的。
曲圣卿:我觉得再谈什么职业精神可能有点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承认,澳超球员的职业态度的确是中国球员所不及的,这一点给我的感触很深。虽然澳超的起步要比我们中超晚一些,但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很扎实。在澳超,无论是媒体还是球迷,对比分看得很淡,宣传也不像国内这样铺天盖地,球迷对他们所喜欢球队的那种支持是不以这支球队的胜负和曝光率为转移的。总体感觉,澳超的节奏比较慢,但一步一步走的却很规范。
记者:留洋这两年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曲圣卿: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中国体育越来越强大,我们这些在国外发展的人很有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我和继海他们聊天时,他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像我的队友也常常会和我聊起中国航天、姚明、中国跳水队,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在这些领域真的非常了不起,那种不自觉从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崇拜和羡慕,让我每次看了都很满足。
记者:听说你在澳超也是很多人崇拜、追捧的对象?
曲圣卿:外国人做事都比较直接,被他们认可的肯定就会受到像贵宾一样的礼遇。像我的照片就被阿德莱德永久挂在俱乐部的展示墙上。我觉得中国足球和澳大利亚足球最大的不同是,如果俱乐部认为你哪儿做得不好,它会直截了当地批评你,你做得出色也加倍奖赏你。但在中国,好像做每一件事都比较委婉。虽然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可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应该说,在澳超踢球的这段经历,让我不仅在足球上,在做人、为人处事上都学会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女儿流的东北人的血”
记者:你现在外语一定不错吧?
曲圣卿:不瞒你说,我刚去澳超时,会的外语单词加一起还不到10个。第一年俱乐部给我配了个翻译,第二年主教练就让俱乐部把翻译给取消了,因为他希望我尽快过了语言关,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支球队中。所以在主教练的逼迫下,我开始学英语。现在用英语交流肯定是没问题的。
记者:聊了这么多足球话题,也该轻松一下。听说你女儿现在是一个地道的上海小女生。
曲圣卿:她从生下来就一直在上海,身边的人也多是上海人,可能从表面上看,她和上海女孩差不了多少。但如果你和她熟悉了,就会发现,其实她还是典型的东北女孩,性格很直爽,毕竟她的身体里流的是东北人的血。
记者:对于女儿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
曲圣卿:顺其自然吧,她现在还小。不过,我会尊重她的选择。
记者: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辽沈球迷说的?
曲圣卿:在外漂泊这么多年,但不管我走到哪里,沈阳始终都是我的家,也是我最留恋的地方。我很感谢家乡父老这么多年对我的关注,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可以重披辽足战袍,用出色的表现回报家乡球迷。
首席记者 赵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