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夺金
在刚刚结束的“泰王杯”拳击赛57公斤级较量中,来自北京的李洋意外地为中国队夺得了一枚金牌。而被一致看好的2005年世锦赛48公斤级冠军邹市明,却被东道主选手挡在了四强大门之外。
李洋击败亚运会冠军
“泰王杯”是一项水平较高的国际传统拳击赛事,此次已经是第29届,被称为“小世界杯”赛。因为面临9月份的莫斯科拳击世锦赛和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今年的“泰王杯”规模大大超过去年,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拳手参赛。
中国共派出五名选手参加“泰王杯”48、54、57、64、75公斤级较量。五人中只有邹市明和李洋两人杀进半决赛。
四强之争,李洋不仅连续闯关成功,最后决赛还在前两个回合落后的不利形势下,实现大逆转,以23:19战胜了多哈亚运会57公斤级冠军、乌茲别克斯坦的苏尔托诺夫·巴胡迪里安,最终夺得自己在重要国际比赛中的首枚金牌。
其实,李洋也并非无名之辈。他是十运会57公斤级冠军。2005年,第13届拳击世锦赛在四川绵阳举行,李洋作为国家队的一员有幸参加了该项大赛。
尽管是首次参加世锦赛,但李洋在那次比赛中表现得相当出色。他前两轮连胜中国香港、蒙古选手,在中国拳手中率先进入四分之一决赛。其中在与蒙古选手的比赛中,李洋右手已经受伤,但他还是坚持拿下了比赛。
赛后一检查,他的右手掌骨已经骨折。无奈之下,士气正旺的李洋遗憾地退出了后面的比赛。
李洋比赛中头脑清醒,作风顽强。这次“泰王杯”夺冠,既是他自己拳击生涯中的一大收获,对中国拳击在莫斯科世锦赛、乃至北京奥运会而言,也算增加了一个有望突破的新的亮点。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中国拳击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是江涛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一个91公斤级第五。雅典奥运会,邹市明夺得48公斤级铜牌,让中国拳击看到了奥运会夺冠的希望。
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拳击的目标是全力夺金。欲实现此目标,单有一个邹市明显然是不够的。现在有了在“泰王杯”赛上表现优异的李洋,对于中国队打好即将到来的世锦赛、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无疑是增加了新的筹码。
邹市明成为众矢之的
2003年,来自贵州的邹市明一鸣惊人,在泰国举行的第12届世锦赛上夺得48公斤级银牌。之后,他称得上是年年出彩:2004年获奥运会铜牌,2005年则在绵阳世锦赛上登上了48公斤级冠军宝座。
亚洲的小级别具有世界顶尖水平。在去年年底举行的多哈亚运会上,邹市明又以明显优势夺得48公斤级金牌,再度证明了自己。
亚运会上,与邹市明争夺该级别金牌的是泰国名将素·潘农。素·潘农是泰国小级别的领军人物之一,2003年世锦赛曾获48公斤级第五名。但在亚运会上,邹市明仅用3分36秒便将对手击倒在地,从而以绝对优势获胜。
邹市明近两年太顺了,国际比赛中几乎战无不胜。耐人寻味得是,这次“泰王杯”赛,他却恰恰是输给了另一名泰国选手――年轻的阿姆纳芝·雷恩伦。
本次比赛的前两轮,邹市明接连以较大优势击败哈萨克斯坦、蒙古选手,进入四强。在争夺决赛权的比赛中,他与阿姆纳芝·雷恩伦始终咬得很紧,第一、四个回合,邹市明点数占先;对方第二、三个回合点数领先。最终对手以15:14涉险过关,淘汰了邹市明。
据说素·潘农因为受伤缺席了本届“泰王杯”赛,因而泰国派出了本国新的全国冠军阿姆纳芝·雷恩伦冲击邹市明。
在泰国比赛,双方点数又非常接近,裁判的因素常常很难避免。但通过这场比赛起码说明,泰国拳击界为了一雪亚运会之耻,赛前对邹市明做了充分的研究,而且收到了效果。
何止是泰国,既然已经是世界冠军,邹市明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9月份的莫斯科世锦赛要卫冕,他遇到的阻击肯定会超过上届夺冠时。
“泰王杯”赛是一个信号。邹市明本人、乃至中国拳击界,都需要以此次失利引以为戒。只有充分估计困难,做好应对各种不利局面的准备,才有可能打好莫斯科世锦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