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姚明,没有易建联,中国男篮在赛前就已经缴械了。虽然临时加上了三位外援做茴香大料,加点滋味,但没过多久,中国男篮还是像一桶被冲泡过多次的方便面,变得软绵绵。
原因相信大家都清楚。这是过去半年内中国男篮的第36场比赛,除去吃喝拉撒睡和赶路倒时差的时间,也就剩不下多少了。这样的强度,年轻点的还好说,估计李楠这样的老将,基本被练成废人了。于是很多人告假不来参加国家队比赛,顺便歇歇脚。再说就算拼了也打不过人家,加上是场商业比赛,没必要拼命。CBA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万一受点伤什么的,犯不着。默契藏在心里,慵懒挂在脸上。内线让霍华德可着劲儿扣,咱在外面蒙个三分就行。跟发着狠来回冲刺的魔术队相比,中国男篮队员们大多数时间像是出来遛弯儿的。
不过这个论据也有些让人怀疑。从身体情况上看,霍华德和特克格鲁分别打了美洲和欧洲锦标赛,一个夏天也没怎么闲着,强度更比咱们的热身赛大得多。若是为了联赛而保留,更说不过去,这本身就是NBA的季前赛,人家打这么玩命,不也是为了饭碗吗?由此看来,咱跟人家NBA球员相比,差得不仅仅是身体和技术,恐怕思维也有些差距。中国球员承受的压力太少,总是在不知不觉地放松中逐渐滑向堕落。我们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咎于篮协的日程安排,归咎于其他客观因素,却忽略了对自己的要求。而NBA的生存法则却不听取任何借口,每个人都无比珍惜在场上的每一分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正因为如此,NBA球员往往能够在高水平对抗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竞技状态。从场上看,一个阿罗约依然能打得国家队后卫线头昏脑胀,我们比去年的世锦赛又进步了多少?那么这半年满世界跑码头唱堂会式的拉练,又有多大的意义?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辛苦地完善技术,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陪太子读书并不是什么悲剧,重要的是,在陪读过程中学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