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其他

肠道健康大计 从大豆低聚糖开始

2011-06-03 16:52:00    作者:   来源:  

关键词:
[提要]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已经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2011年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为了帮助国民提升肠道健康指数和身体免疫力,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医促会亚健康委员会、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临沂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肠道减龄,助力健康”大豆低聚糖与国民健康?2011行业论坛。论坛上,协会及业内权威专家联合倡议:每天10毫升大豆低聚糖,提升国民免疫力,以此让国民关注肠道健康、学习实践如何提升肠道健康水平的知识,建立良好的养肠习惯。同时,山松生物出品的“天松大豆低聚糖”被授予该倡议活动“唯一合作产品”。

  



  图:中国保健协会、医促会亚健康委员会领导和专家共饮“天松大豆低聚糖”,以行动示范倡议

  国民健康大计 从关注肠道健康开始

  国民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各阶层重点关注的问题,早在2007年卫生部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精神,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并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而本次论坛更是承接了卫生部的精神,落到了关爱国民肠道健康的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纪委委员、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原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局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副会长赵同刚,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王铁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赵文祥,中国健康教育所原党组书记吴胜利,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名誉主任委员熊德鑫,亚洲乳酸菌协会会长、台湾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杰,临沂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凯锐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对被称为21世纪养肠新革命的“大豆低聚糖”和肠道健康、国民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大豆低聚糖对于养护肠道、增殖肠道有益菌,从而提升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国民日常肠道养护的保健食品。

  每天10毫升大豆低聚糖 提升国民免疫力

  “每天10毫升大豆低聚糖,提升国民免疫力”,当宣读完倡议书后,与会的协会领导和行业权威专家以及山松生物总经理郭凯锐共同在倡议书上签字,并举杯同饮10毫升大豆低聚糖,用行动响应倡议,为提升国民健康起到了示范作用。

  随后,被称为亚洲“肠道专家”的亚洲乳酸菌协会会长蔡英杰博士发表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大豆低聚糖属于功能性低聚糖,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的纯天然、可安全服用的食品。每天服用10ML大豆低聚糖,能够快速增殖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调节胃肠功能,创造良好的肠道环境,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图:蔡英杰博士在论坛上发言,分享大豆低聚糖对于养护肠道、提升免疫力的价值功效

  据了解,1997年6月,卫生部食品监督检验所微生物室完成了对动物和人体服用大豆低聚糖的观察试验,证实服用大豆低聚糖可以促进肠道菌群众双歧杆菌增殖,使有益菌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害菌数量明显减少。如今,“大豆低聚糖”已经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也已经开始推广在各类食品中添加益生元,这是继“盐加碘”、“酱油加铁”及“食用油加维生素A”等之后,中国启动的又一项公众营养改善项目。

  天松大豆低聚糖赢得“唯一合作产品”称号

  



  图:中国保健协会、医促会亚健康委员会授予“天松大豆低聚糖”倡议活动唯一合作产品牌匾

  国民健康,人人有责。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深加工企业,山松生物一直以“绿色科技,护佑健康”为己任,研发优质保健食品,关注国民健康大计,努力践行社会责任。

  而由山松生物出品的“天松大豆低聚糖”,精选优质非转基因大豆,采用国际领先的纯物理提取技术,经300道离子膜过滤高纯度精制而成,纯天然、绿色安全无污染。它具备部分膳食纤维的黏稠性、持水性和水膨胀性等物理特性,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的湿润度、快速增殖体内双歧杆菌,抑制有害菌繁殖,双向调节肠道菌群,全面养护胃肠健康,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具有领先品质,获得了行业权威机构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据悉,为进一步落实号召,山松生物后期将会开展一系列“肠道减龄,助力健康”为主题的大众活动,切实提升国民养肠意识和健康水平。

陶云江

editor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
51.la 专业、免费、强健的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