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3 14:09:00 作者:肖欢欢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于少林寺商业化:
开发不是过头而是不够
“我们的商业开发并没有把少林寺本身拿出来进行商业化运作,拿出来开发的是经过提取的少林文化。检验这些以商业形式出现的活动对还是错,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寺院的发展和佛法的弘扬。”
“少林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如今不是开发过头,而是开发得不够。”
记者:这些年你一直以中兴者的形象对少林寺进行改革,少林寺在世界上的声望达到巅峰。但质疑声也不断:少林寺不再是佛门清净地了,商业化彻底毁了少林寺。
释永信:社会上对我们的做法有些争议,说少林寺的商业味太浓了。我能理解,毕竟,他们都是关心少林寺。但我们这些年的商业开发并没有把少林寺本身拿出来进行商业化运作,因为它属于宗教,是信徒心中的圣地。拿出来开发的是经过提取的少林文化,以此进行文化的产业化运作。少林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具备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如果不加以开发,而让它遭到肆意侵权、破坏,那么,1500年少林文化的无形资产将会逐渐丧失殆尽。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无法接受的,更何况我这个少林寺的当家人。
我们这样做也不是为了追求利润。出家人对钱看得很淡。我是通过一定的商业形式,用积极的态度来保护少林这个品牌。少林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如今不是开发过头,而是开发得不够。
记者:佛法讲究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所谓“众缘合和而生”,少林寺是不是太超前了?
释永信:可能是相对于其他寺院来说,少林寺步子迈得太大了。我每年有1/6的时间在外面,见得多,想得也多。很多事情,在别人还没想到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做了,别人就有些不理解。作为当家人,我不得不从少林寺的优势出发,寻找有利于佛教事业发展的生存模式和发展空间。一座寺庙,如果僧人仅限于围墙之内,不能自养,还要靠政府补贴、靠居士、靠佛事活动度日,还谈什么可持续发展?一个僧人,天天讲普度众生,如果不到众生中去,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人,甚至一个都度不了,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
这些年,少林文化商业开发受到很多关注。但我们办少林医药局,开素餐馆,搞“功夫之星”海选,拍摄与少林有关的电影,都是从一个佛教徒的信仰出发,为热爱佛教文化的人服务。开展这些商业活动,是为了弘扬佛法,更关键的是让当今世界的主流人群喜闻乐见,愿意参与。这既弘扬了佛教,又解决了我们的生存问题,何乐而不为呢?但我们对少林寺包括少林无形资产公司名下的收益,始终坚持按宗教的或非营利组织的原则进行管理,除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全部收益都用在了文化传承保护、慈善事业上。
记者:有人提出,从性质上来讲,少林寺也是一个垄断行业,你怎么看?
释永信:少林寺的文化是属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人都可以参修少林文化,并从中获得法益,这正是少林寺之于中国、世界的价值,说到底,它是一个宗教场所。至于少林寺品牌开的收益,它属于附属品。即便这些年,少林寺对少林文化品牌进行开发,也是小心谨慎,尽量避免泛化。在项目上,我们只做与宗教文化有关的。至于哪种方式适当,哪种方式能顾及合作者与受众的利益,我们都不拒绝。
但肆意打着少林寺的幌子,把少林寺当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肯定是不行的。
再说,全国的寺庙也不止少林寺一家,不存在垄断的问题。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