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震报道 2007年的中国国家队和海外球员扯上了说不清的关系。先是在亚洲杯上过于倚重海外球员的中国队铩羽而归,然后又是在一场资格赛上首次遇到了征调海外球员被拒绝。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中国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海外国脚政策,淡化对于海外球员的依赖。
两大因素制约海归作用
自2002年之后,随着球员出国人数的增加,海外球员成为了中国队的一个新课题。这一问题自阿里·汉国家队开始,到朱广沪的国家队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海外球员在国家队当中起到的作用并没有预想的大,两大因素制约了海外国脚的作用。
一是海外国脚都是临时归队,他们与球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合练。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即使是世界杯预选赛,海外国脚也只有4天的时间备战比赛。而中国队大部分的集训他们都无法参加,这样他们无法了解主教练的战术,与队友们的默契也成问题。杜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无论是什么样的球员,都要参加他的集训他才能决定是否应该在比赛当中出场。
二是长途奔波影响海外球员状态。欧亚之间6到8小时的时差,至少10个小时的飞行,这些都成为了影响海外球员身体状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那些主、客场式的预选赛里,只回来打一场比赛的海外球员很难调整自己的状态。自2002年就饱尝奔波之苦的孙继海承认自己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迅速调整状态的好办法。而往返奔波常常也会影响到这些海外球员回去之后在俱乐部当中的表现,这种征调往往成为了双败。
日、韩已经开始淡化海外
几乎与中国队同时开始海外球员计划的日、韩两国已经经历了类似于中国队的阵痛,他们已经开始淡化海外球员的作用。
刚刚结束的亚洲杯上,日本与韩国放弃了大批在欧洲效力的海外球员。日本只招入了高原直泰与中村俊辅,而韩国只招入了李东国一人。对于日、韩两国,特别是日本来说,近年来在欧洲二流联赛踢球的球员越来越多,他们的水平也与国内球员相比优势并不大。而这两个国家队的主教练也坚持只有通过自己考察的队员才能入队。所以像稻本、三都主这样的老资历球员都无法入队,相反国内联赛表现出色的球员倒有了不错的机会。
日、韩两国这样的做法也激励了国内球员的斗志,同时也是对于那些长期参加集训球员的一种尊重。观看日、韩两国的征调海外球员的做法,他们基本上坚持两个重要。一是重要的比赛,二是重要的位置,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他们才会征调海外国脚入队。
所谓重要的比赛,是指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阶段,重要位置则是指那些在球队里不可或缺的位置。比如说日本的中村这样无法替代的核心球员,其他位置只要在国内有能力相差不大的球员,一切以国内球员为主。
日、韩两国的这一做法并没有带来他们国字队成绩的倒退,本次亚洲杯上,尽招海外国脚的中国与伊朗两支强队表现差强人意,倒是日、韩两支以“二队”出战的球队杀入了四强,这不能不耐人寻味。
中国未来应效仿日、韩
在经历了朱广沪时代对海外国脚的极端使用政策之后,新一届国字号将会效仿日、韩的做法,无论是福拉多的国家队还是杜伊的国奥队都不可能对海外球员过于迷信。杜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明确表示,海外球员在他这里没有特权,任何球员只有达到他的战术要求才能获得上场资格。同时他特别强调,希望海外国脚也能够有机会参加国家队和国奥队的集训。这也是为什么杜伊要在8月份征调董方卓参加国奥队集训的原因之一。
而实际上,在目前的海外球员之中,除了郑智因为位置与实力的因素之外,其他人并非不可或缺。据中国队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向5名海外国脚俱乐部发出征调信更多是出于程序上的考虑。这5名海外球员只是进入了32人的报名大名单,肯定不会全部进入22人的比赛名单。中国队真正想要征调的球员不会超过两人,其他人是为了球队出现意外的伤病而准备的。
可以明确的一点,朱家军时代一加入海外球员阵营,马上就会被国家队征调的情况绝对不会出现了。福拉多与杜伊两人使用海外国脚的方式将更为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