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久前在京举行的“国际足球竞技场”,是历史上在中国举行的少有的一次大规模、公开探讨中国足球问题的论坛活动,也是一次对中国足球强有力的批判。这次论坛为闭目塞听、意识落后的中国足球吹进了新鲜空气,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很值得中国足球思考借鉴。新华社记者通过与论坛场内外人士的广泛交流,采写了一组3篇稿件,作为对这次论坛活动的采访总结。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马邦杰)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足球竞技场”论坛活动,为“快乐足球”思想的回潮吹响了号角,也对功利消极的“出线足球”进行了批判。
米卢蒂诺维奇执教中国男足时曾反复强调足球运动的快乐,遂有人据此创造了“快乐足球”这个名词,并将之安到米卢的名下。但在中国队兵败韩日世界杯之后,“快乐足球”大遭责难,成为中国足球界内人人避之的名词。
如果“快乐足球”有问题,那足球的基本内涵到底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命题,本次“国际足球竞技场”虽未设专场进行讨论,但却贯串论坛始终。
前中国女足国脚高红在讨论今年的女足世界杯时,率先质疑中国足球的定位。她说:“我们过去忽略了足球人性的一面。足球是项很快乐的运动,能锻炼人拼争的品质,培养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人性的完善。”
高红现在是一个名为“玩的权利”的国际组织的中国区首席代表。这个组织旨在全球范围内呼吁孩子们参与体育娱乐活动,他们的一条宣言是:让孩子们玩起来,我们的世界就成功了。
高红说:“我们过去对足球的认识有误区。当然不仅仅是足球,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身智的发展,是种很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在强调体育为国争光时,也不能忽略了这点。如果只讲‘艰苦奋斗’,会让孩子们对足球产生畏惧心理,拒他们于足球大门之外。”
她的这一说法得到很多参加论坛人士的支持。北京万国群星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罗万·西蒙斯说:“我们英国人喜欢足球,视之为宗教,就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在中国很少有人认识到这点。中国人不要再去想‘出线足球’了,忘掉世界杯吧,真正去体验足球的快乐吧。”
在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足球担负着更广泛的社会功能。几年前,英国发起了一项名为“积极未来”的社会项目,目的在于挽救社会底层被忽视、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有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屡教不改,但在接受“积极未来”提供的系统足球训练之后,一个个找回了自我,不再自暴自弃,重拾对未来的信心。
这就是足球的魔力。
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经济学教授、“监管足球理论”泰斗克里斯汀·欧顿在与新华社记者探讨中国足球的问题时曾说:“你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足球的社会功能。足球能给人们带来难以言喻的快乐,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格拉斯哥曾有一个吸毒上瘾的男子,几次戒毒都没成功,但最后通过踢球摆脱了毒品。”
对于中国足球的问题,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以我从事足球30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我们的问题是过去只讲‘出线足球’,而没有强调孩子参与足球的乐趣。我们现在踢球的孩子太少了。”
阎世铎执掌中国足协时,曾对媒体公开表明:中国足球已实现了向青少年转移的重大战略转移。数年已经过去,他那响亮的口号言犹在耳,但中国足球人口却在萎缩。据参加论坛的凤凰卫视主持人黄健翔透露,有家权威机构经过调查发现:现在中国每周踢球两次、每次两小时以上的只有区区五万人。这就是中国的足球人口。
高举“出线足球”的大旗,中国足球已经执迷不悟多年,现在应该还其快乐之本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