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在重重压力下对阵安道尔,兰帕德因伤缺席,他的手臂出现了骨裂和韧带拉伤两处伤情,无法坚持出场。结果在比赛中,英格兰3比0获胜,杰拉德有出色表现。这个结果是否意味着拿掉了兰帕德、英格兰就获得了新生?
赛前鲁尼和兰帕德是压力最大的两个人,前者被指进球效率低,作为前锋,长达两年里,连续15场赛事性质比赛一无所获,这确实说不过去。兰帕德受到指责的理由竟和鲁尼一样,17个月正式比赛没有进球。指责一个中场不进球,这有点少见。
兰帕德对以色列时表现平平(包括错过一次禁区内机会),引爆了球迷的不满,赛前英国太阳报进行读者调查,72%的球迷认为应该弃用兰帕德,这次他的受伤缺席似乎“顺应民心”。但实际上,赛前英格兰主帅麦克拉伦确实准备调整中场,不过目标并非指向兰帕德,他的原计划是拿下哈格里维斯,保留切尔西副队长,但伤情打乱了部署。
中场一变,英格兰便获大捷,难道少了兰帕德,真是英格兰之福?这显然属于似是而非的谬论。比分不足以证明什么,安道尔是名副其实的鱼腩,前4场丢掉19球,无论拿下哪名球员,英格兰都有很大胜算,本场的结果不能和弃用兰帕德直接划上因果关联,更多还是拜对手实力不济所赐。
兰帕德之“罪”,在于俱乐部表现和国家队反差太大。这4年在切尔西,他每赛季的进球都稳定在“20+”(03-04赛季20球;04-05赛季22球;05-06赛季23球;06-07至今20球),放眼欧洲足坛,这样稳定的进球型中场都比较罕见,这自然提高了人们的期望值。但世界杯至今,兰帕德在英格兰队的表现并不抢眼,进球率远比不上在俱乐部,这自然容易造成“发挥不佳”的印象,加上在世界杯这种比赛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面对球迷从去年6月延续至今的认知惯性,兰帕德要想翻身确实不易。
穆里尼奥曾指出,兰帕德对球队最大的贡献不是进球,而是他攻防两个环节中的到位率,作为一名中场,最失败的表现是在比赛中“消失”,但这很少在兰帕德身上出现。客场击败马其顿赛后,麦克拉伦也曾指出兰帕德的传球总次数接近了百次,对串联全队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在人们印象中,兰帕德是一个必须进球才算发挥好的中场。
兰帕德的经历,另一个已从英格兰队退休的人应有同感,他就是斯科尔斯。虽然麦克拉伦三番五次想邀他出山,但不得不指出的是,斯科尔斯英格兰队生涯的整体表现其实也较为失败,俱乐部和国家队表现的巨大反差在他身上甚至更加明显。曼联名宿马卡里曾慨叹:“斯科尔斯代表英格兰时总是若有所失,一回到曼联就生龙活虎。”
斯科尔斯在2004年退出英格兰队,实际上当时他多少有些心灰意冷,埃里克森的打法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接受《曼城晚报》采访时,斯科尔斯曾公开抱怨说:“在英格兰队,防守反击打得很多,队友习惯用长传找前面的欧文,我又不喜欢长传球,而曼联要比英格兰队控球时间长很多,也许这就是我在中场‘隐形’的原因。每次回国家队,记者老问我为什么还不进球,我并不想找借口。”
兰帕德的技术细腻度难比斯科尔斯,踢法也有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需要球队有控球率。唯一的差别是,斯科尔斯需要自己脚下有球,打小配合和地面渗透是他的最爱;兰帕德则需要别人替他控球,在切尔西,边锋控带拿球吸引防守,扯出空档后,兰帕德伺机前插进攻才能发挥最大效率,他是一个不该脚下拿球时间太长的类型球员,嵌入一个合适的体系才能发挥最大值。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2004年欧锦赛上,斯科尔斯打中场左翼、进攻时斜插到中路打前腰,兰帕德在中路后插上,这套配置运转的不错,那届比赛也是斯科尔斯罕见的英格兰队杰作,兰帕德更加抢眼,个人打进3球,光彩仅次于鲁尼。而在现在的英格兰队,让兰帕德在中路拿球组织,是用其所短,这是打法而非个人的失败。
在英格兰队,球员脚下控球技术普遍粗糙,经常见到一个长传打到前面直接找前锋,而中场球员不等奔跑到位,球已被破坏打回,他们又要掉头向回跑。斯科尔斯曾在这种“折返跑”中不知所措,兰帕德、杰拉德等人何尝不是,就算放上阿隆索、德科这样典型的控球型中场又能如何?配合打不起来,技术也无从发挥。由此引发的一个话题是,从球员单个个体的角度看,在英格兰这样的球队中打中场,难度是否要高于巴西、葡萄牙等技术流?
(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