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0广州亚运会 > 直击广州

中国队员很难享受比赛 该树立怎样的金牌观?

2010-11-15 17:26:00    作者:马向菲 王攀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1月15日体育专电(记者马向菲 王攀)同是功成名就的奥运会和世界冠军,林丹说他很难像印尼老对手陶菲克那样“享受比赛”。

  的确,林丹在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半决赛2比0相对轻松击败陶菲克。输球的陶菲克神态轻松,说现在的自己不再关注输赢,没有任何压力,纯粹在“享受”比赛。

  而林丹在喜悦之后,脸上更多写着对胜利的向往与坚毅。“我也希望享受比赛,但回过头来看着身后的队伍,会有压力,会想做到更好,”他说。

  已经拿遍世界顶级大赛所有荣誉的林丹,为什么还不能像陶菲克那样开始“enjoy the game(享受比赛)”

  原因之一是两人个性以及不同的生活状态。林丹是永远富有激情与斗志的战士,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赛场上的胜负依然重要。而陶菲克走入家庭生活,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后,人生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输赢仿佛已是“浮云”。

  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来自于两人不同的训练体制。陶菲克出身俱乐部,早早显露天赋被招入国家队;而林丹从小由体校、专业队、国家队一级级攀升,是中国三级训练制度的受益者。两者相较之下,后者由国家培养,为国家出力,胜负对于他早已远远超出个人荣耀的范畴,担负的压力则是前者无法相比的。正如女子63公斤级柔道选手郝艳所说的那样:“国家和队里培养我们不是让我们吃白饭的,30岁前还不出成绩就没啥希望了。”

  另外,特有的训练体制培养出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国家争得荣誉,但同时低成材率也让优秀运动员的成功之路显得格外艰辛,像林丹这样顶尖的运动员,必然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了解中国体育的人会知道,其实不仅是林丹,代表中国出征亚运会这样大型赛事的每一名运动员都很难谈到“享受”比赛。

  诚然,体育的成功振奋人民精神,提升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一个经济腾飞,国力强大的中国,一个已经让“东亚病夫”的蔑称永远埋葬在历史尘埃下的中国,是否也应该开始拥有享受比赛的运动员呢

  体育强健人的体魄,塑造人的心灵,让人自信、强壮、快乐。当北京奥运会中国登上金牌榜首位,亚运会上中国的霸主地位也无可挑战时,越来越多的体育迷可能已经开始把目光从金牌转向享受比赛的快乐与激情,正像一名来自内蒙古的观众所说:“现在我们奥运会都得金牌第一了,都不知该关心谁了。想来想去,我还是关心足球吧,希望国奥队的小伙子能表现出良好的精气神。”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应该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金牌观”获得更多的金牌是否就是我们的根本目标目前,中国正在努力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比起争金夺银,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和益处更为重要。

杨凯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相关阅读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51.la 专业、免费、强健的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