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因为明晨即将来临的法意大战让人激动不已的原因,《体坛周报》头版头条转引了《米兰体育报》前主编卡纳沃和法国队前队长德尚的两篇文字,用诸如“生命的德比”的形容词来刺激人们已经开始狂跳的心脏。不过,我们还是必须回过头去看看,刚刚让德国队从奥地利泥潭中逃离出来的情景,《最差德国,最差东道主》,我认同《体坛周报》在头版倒头条所说的,“尽管获胜,德国队的表现依然让人失望。”
《足球报》头版没有关注法意大战,我知道这家报社有很多德迷,他们一定会关注德国,观点却与《体坛周报》完全一致,看来,表现优异各有各的不同,表现糟糕则大体差不多,《足球报》说,“唯有巴拉克”。而中青队的前德国老头则说,“巴拉克的胜利,德国的失败。”
我们都认为德国其实是失败了,但不认为是巴拉克一个人的胜利,如果非要将功劳归功到一个人头上,这个人也不是巴拉克。我也认为巴拉克是今晨德国出线的关键人物,但我不认为他是德国队逃离泥沼的灵魂,今晨比赛结束后,我给《东方体育日报》交的作业标题是《德国武工队》,这个武工队长是拉姆,“如果不是拉姆,巴拉克怀揣世界波秘笈也无济于事。拉姆是谁,拉姆是德国机械化军团中的另类,他就是一个武工队员。他一定对整体推进过程中戈麦斯和波多尔斯基不断浪费机会的表现看不下去,干脆一个人去战斗,提着一杆红缨枪杀到奥地利人阵前。”
我很荣幸,内策尔与我的看法一致,这位门兴格拉德巴赫的传奇人物在《足球报》的文章中说,“锋线是真正的软肋……拉姆应该是这场比赛里表现最好的球员。与他相比,其他后卫都显得中规中矩,缺乏向前的勇气,但是拉姆带动了左路的攻势。”没有拉姆,怎么会有巴拉克的灵光一闪,可是仅有灵光一闪是靠不住的,在《足球报》同一版面,前利物浦球星、现在的评论人劳伦森说。
波兰与克罗地亚的比赛,是昨晚这道晚餐的佐料,派出“克罗地亚二队”的摇滚主帅比利奇的内心世界里一定是这样想的,如果德国人自己不能搞掂奥地利人,就让波兰、德国和奥地利的三国演义,变成一个积分计算的算术题吧,而他的“肾斗士”克拉什尼奇替他解决了这道小题目,这场比赛变成了克罗地亚的锦上添花。
应该说,B组比赛最好的结果依然是最理想的,让德国人去接受葡萄牙的蹂躏,我相信这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总比让波兰或奥地利去迎接葡萄牙,要多几分期待。《东方体育日报》的头版标题是《开炮,迎接葡萄牙》,而《足球报》头版文章则对“最差德国”充满了忧虑,“1/4决赛对垒葡萄牙,有此表现的德国队比之前更被看低一线。”
不过德迷众多的《足球报》还是希望奇迹再现,“但是,以往德国队就有总能在逆境中奋起的传统,这场表现超过预期的出线战并不能作为真正的实力参照。更何况,对阵奥地利有所忌惮的德国队,战术上与对手过于相似无法针锋相对是重要的原因。而葡萄牙与德国风格相左,勒夫反而没有了类似的顾虑。只要抓住葡萄牙队防线高空劣势的致命弱点,战局并非毫无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