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报的电子版几天没有更新了,成都街头上,《足球》报出现在报摊大约是黄昏时分,所以两、三天来我都只能靠询问外地看到报纸的朋友,向我转述一些内容。今天同样在上午是买不到《足球》报的,幸好电子版及时更新了,我终于找到一个令人感到刺激的标题——逆转比点杀更刺激。
这个标题比《体坛周报》在头版所做的《最神奇逆转》更得劲,也比《足球》自己在头版做的《魔幻三分钟》要提神,《体坛周报》在内版也做了一个《土耳其红色三分钟》,但总觉得纠缠在什么样形式的三分钟以内,是被中国足球长期凌辱之后的并发症。作家杨杰昨天在我的博客里留言:“《妙红读报》是为欧洲杯设立的一个专栏,可是一扯进中国足球那些事,力度和色彩就衰弱了。即使读报读到了,也当没看见才好。”我觉得杨杰说得很好,别理会什么三分钟,无论是捷克人的黑色三分钟还是土耳其的红色三分钟,当我们翘首以待史上第一次小组赛点球大战的时候,超级逆转如期而至了。
这是一场在喧嚣和纷乱中制造的逆转,《体坛周报》将土耳其称之为“逆转专家”,在葡萄牙人面前灰头土脸的土耳其,接连在瑞士和捷克上制造逆转,这个称号显得实至名归。阿森纳教授温格质问切赫为什么无人保护,显然他将逆转发生之源归结到那一次切赫的脱手,而归根到底是切赫身边没有缺乏拱卫,温格对英超门将有天然好感,尽管切赫此前一直都是捷克队和切尔西队最放心的一个环节。可实际上,捷克人还是输给了自己,不光是《足球》报所说的,这是切赫最黑暗的夜晚,再当沃尔坎拳击科勒被罚下场之后,捷克人围攻没有门将的土耳其大门,也没有能实现再次的逆转。
怀念布吕纳克是必要的,他与雷哈格尔应该是上一届欧洲杯最神机妙算的教头,希腊人最后拿了冠军,我们却一直认为,希腊神话缺乏美学含量,因此当两位神算子相继离去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加怀念布吕纳克,徐毅在《足球》撰稿说,“现在,他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但所有人都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老头。”我的看法是,布吕纳克依然是全欧最睿智的老头。楼坚在《体坛周报》描述了开场之前的情景——全场的捷克人都在吟唱他们的国歌《哪里是我的家》,这个艺术家气质浓厚的国家,连国歌都如此忧郁,这一幕,却很吻合最后我们看见的布吕纳克回家的背影。
逆转比点杀更刺激,逆转比点杀更难以置信,如果布吕纳克和他的捷克诗人们在点球大战之后离开日内瓦,他们留不下更多的遗憾,而与土耳其人的一场血战到底之后倒下,需要回味的太多太多,“笑声、欢呼和难以置信,属于土耳其人”,楼坚在《体坛周报》写道,尤其是“难以置信”很贴切,譬如,沃尔坎为什么会离奇失控,这是一种难以置信。
《东方体育日报》杨健在他的评论中说,“捷克走了。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轻武器生产国,也生产世界上最拿得起放得下的士兵。他们的背影没有沉重,让人怀疑,他们制造武器根本不是为了战争,而纯粹是为了打猎。”这段话,可能是这场逆转大战中,一个可以娱乐的理由,所以杨健搞笑“逆转是必然的”,其实我知道,杨健也在难以置信之中。
瑞士人的告别是令人感动的,我们所说的感动是瑞士球迷,可能还包括老帅库恩。王勤伯在《体坛周报》描述,“瑞士球迷缺乏狂热的激情,却自有一番令人感动的温情”。瑞士人是和谐的,提前出局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败也爱你”,而他们将最后的告别赛,当成了对库恩躺在病床上的爱妻的人文关怀,的确让人感怀。当然,结果是预料之中的,否则,央视也不会将这场比赛放到需要付费的《风云足球》,葡萄牙人无可指责,在温情脉脉的瑞士,给主人一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