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门!《体坛周报》说得好,昨夜今晨发生了太多的冷门,专业媒体都不得不将目光从欧洲杯做一次大幅度的转移,冷门不单是刚刚跑起速度的德国战车被克罗地亚打断了履带,更让国人心里不爽的是,翔纪录被破了,破纪录者是19岁的古巴男孩罗伯勒斯。
翔纪录都可以被破,德国队被击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何况打败他们的是克罗地亚。克罗地亚人米罗西在很多年前就对我说过,在整个前南那片土地上,克罗地亚是最盛产球员的,只是因为这块土地与前南分裂之后,一直在战争、动荡和贫穷中徘徊,他们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联赛,转身变成了德甲们的球员仓库。
《足球》报一直在纠缠“十年”的概念,他们头版玩的文字游戏是《十年克一回》,内版是《十年折磨两代人》,“十年”是一个编辑需要玩的噱头,弄得情意绵绵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我更认同新浪博客张继军所说的,虽然他也说了十年,但他却认为德甲十年来为克罗地亚培养出来了奥利奇、莫得里奇们,完全就是“养虎为患”。
在这个问题上,颜晓华的观点是一针见血的,“今天的比赛是两支德甲联队之间的较量,德国队云集了德甲的一线明星,克罗地亚队则充斥了在德甲中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二流球员。”这句话说得很棒,光脚的怎么会穿鞋的,而且还是一批光脚的脚尖舞蹈家。
朱广沪同志在《体坛周报》惊呼,德国为什么有气无力?看得出来,朱广沪是一个德蜜,他说本来德国队是“特别地有气势,特别地有战斗力,特别地能跑,特别地能逼抢”,因此他想知道德国队怎么了?克劳琛在同一个版面里,也再为德国辩解,这是“两年来表现最差的德国队”,我倒觉得不是德国人表现太差,而是克罗地亚人太了解德国,而且对那些大鱼大肉的德甲宠儿们本来就窝气,不要看他们对奥地利有气无力的,打德国队,他们就是“特别地有气势,特别地有战斗力。”
不要太迷信德国,在所有传统强队里,德国队是最笨拙的,甚至可以喜欢德甲,也很难喜欢德国队。而且德国人经常死在黑马蹄下,这和他们经常还很自负有关系。4年前布吕纳克就想让德国人过关,只派了一批替补上阵,老狐狸是想演一出华容道,可没想替补们就像光脚的周仓,见了曹操恨不得咬下一块肉,哪里会像关云长一样情深意笃的。
报纸读到这里才明白,哪里是什么冷门,德国队可以在最不热的韩日世界杯上打进决赛,也可以在大热的2004、2008年,一次次被戏耍,他们被谁击败都可以不被看做冷门。
东道主终于在终场之前得到苟延残喘的机会,《足球》说波兰的战术调整赢了,但是输给了裁判,英格兰人帮助东道主留在了欧洲杯。这也正是我想说的,我们似乎应该让东道主占一点便宜,这是一条潜规则,属于场外的,可以不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