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高卢雄鸡不瘟不流感的一场平局险些弄睡着。好在凭空里跳出荷兰意大利这对新冤家。这是欧洲杯开始后的第一场重头戏,第一场大比分的好比赛,日后还有没有这种水准的,得看运气。
说他们是新冤家,是因为从历史上说,意大利和荷兰不像英格兰和阿根廷,属于那种纠缠不休的世仇。细究起来,说德国和意大利是冤家也比他们更贴切——德国人在球场之外的真正战场上,从未输给过意大利,在球场之上却总是让意大利人教训。不过此役之后,这两位绝对就是冤家,没准就此成为世仇。
荷兰赢了30年不曾赢过的意大利队本身其实没什么,中国队几百年来没赢过韩国队,没赢过爱斯基摩队,也没听谁说中国队跟谁就成了冤家。关键是意大利人18年来没输过这么惨了。几十年来怀才不遇的意大利两年前好不容易拿了冠军,但还是改变不了悲情相伴的主旋律。也难怪,蓝色就是这样一种忧郁沉静的格调。荷兰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么多年来范巴斯滕的忍辱负重也算是值得了。
与范尼的案例相比,马拉多纳上世纪的那个“上帝之手”,实在缺少可以思辨的东西,就是一个侥幸骗过裁判的小伎俩,连老马后来自己也承认,那球很不光彩。可范尼这个上帝之脚,实在是史无前例,技术含量太高,再怎么剖析都太考验法官和法理,没准还是足球史上的千古悬案。
荷兰摆脱了原来的漂亮足球,效果却很好!荷兰找到了丢失的强悍防守,球迷却傻了!从场面上说,荷兰这场球,说充满艺术性可能有点过,但要说有效率那肯定是没错的。就以荷兰的第二粒入球为例:从被自家球员在门线上救险到几脚精准长传和快速前插,再到被10号斯内德精彩打进,完全都在荷兰队脚下。这个球应该怎么定义呢?是荷兰技术足球的一个新的纪元?还是效率足球的新开端?一气呵成之后,连我这个纯看热闹的都蹦起来了。
说到这个范尼,先前不是太有印象,当初知道他,忘了是2002年的世界杯还是2004年的欧洲杯,那场杯赛正值英国愣头青鲁尼大放光芒。韩乔生解说荷兰的一场球赛,便硬生生地把这个范尼说成了鲁尼。事后,北京的一位作家张弛说,韩乔生的解说让他产生新的期待:“我听他把范尼说成鲁尼,就看他能不能把鲁尼说成是枣泥,再从枣泥说到粽子。”如今看来,国际大牌不是空有虚名。除了首开纪录,他之后的两个单刀,一个被布冯绊了一下,一个打在布冯脚上,然后替补的右边锋把球射在横梁上。如果不是运气稍差,那都是神来之笔。
若是从一个看客的感情上说,还是让荷兰和意大利携手出线吧,因为意大利虽然结果难看,但场面上并不丢脸,托尼的表现也不错,要是让他们能有机会再遭遇一次,绝对充满悬念。
荷兰轻松击败意大利,能不能拿下意大利长久以来的败军之将德国?能不能赢下半死不活的法国?难说。
因为,这是欧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