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荷兰队首场热身赛对阵乌克兰的比赛中,巴斯滕突然让已经打了一年半后腰位置的范布隆克霍斯特改打左后卫,这个变阵遭到了很多荷兰足坛人士的批评。而在中卫位置上,选择“海廷加+鲍马”还是“海廷加+马泰森”一直让巴斯滕举棋不定。
欧洲杯日益临近,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拿不出一个相对固定、令人放心的后防线,荷兰足球重攻轻守的风格给巴斯滕的国家队埋下了巨大隐患。
巴斯滕执教荷兰队4年来,对后防的打造从未停止。在左后卫位置,他先后试用过范布隆克霍斯特、岑登、鲍马、戴维斯、德克勒和埃马努埃尔森。2006年世界杯后,科库退役,巴斯滕让范布隆克霍斯特改打后腰,重点培养阿贾克斯新秀埃马努埃尔森,可惜埃马努埃尔森本赛季表现十分糟糕,即使在阿贾克斯也逐渐淡出了主力位置。这宣告巴斯滕左边路改造计划彻底失败,也给其它位置带来了连锁反应。
看看巴斯滕23人名单,中前场云集了一批效力欧洲豪门的攻击手,皇马、利物浦、阿森纳……后防线呢?威根、布莱克本、阿斯顿维拉、费耶诺德,都是欧洲二流俱乐部,而且部分球员还不是绝对主力。看看小组赛对手意大利和法国,他们的后卫居然和荷兰前锋效力同一家俱乐部,不难看出,巴斯滕带到瑞士的这支球队整体实力非常不均。
“荷兰队缺乏防守球员,这与青训战略有关。这些年,我们的青少年教练花很大精力培养前锋,大多数教练都抱着不仅要多进球、还要打出漂亮进攻的训练理念,对防守工作则是点到为止,德国和意大利这方面就比荷兰好得多。在荷兰,即使对于后防球员的选拔,也首先看他的组织和插上能力,防守能力是最后考虑的一个环节。”曾执教德国汉堡的主帅斯蒂文斯如此解释荷兰后防之痛。
荷兰征战世界杯历史上有3场荡气回肠的经典战役,不妨看看荷兰队边后卫的出身。1974年世界杯,荷兰决赛遭遇西德,当时左后卫是科洛尔,右后卫是苏比尔;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荷兰在决赛中再遇东道主,左后卫是弗列特,右后卫是扬森。这些球员在俱乐部里都不是踢后卫出身,迫于教练战术的需要,在国家队中改打边后卫,但在比赛中,常常因为在俱乐部习惯了打中前场位置,不由自主地向前推进。这在70年代是比较少见的打法,后卫积极插上助攻,给世界足坛带来了全攻全守的攻势足球。
最后一场就是1998年世界杯半决赛,荷兰队在马赛和巴西队打出了一场精彩的对攻战,雷齐格和科库担任两个边后卫。科库全能自不必说,雷齐格最初在阿贾克斯也打中场,曾被租到格罗宁根,被范加尔要回来后才开始打边后卫。
可以说,荷兰选后卫历来重进攻轻防守,这是他们永远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