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9 15:22:00 作者:吴书光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 题:让体育赛场迸发爱国主义的强音
新华社记者吴书光
伦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夺得个人的第19枚奖牌后,尽管忙于竞选,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在“推特”上向他表示祝贺。菲尔普斯则回应说:“谢谢总统先生,能代表美国参赛感到自豪,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奥巴马是个聪明人,在美国人为菲尔普斯呐喊的同时,他借助自己的总统身份,既表示了个人祝贺,还宣示了自己的爱国热情与国家认同,可谓一举两得。
实际上,借助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弘扬爱国主义中外皆同。奥运会期间,无论是运动员身披国旗庆祝夺牌的胜利,还是观众为运动员摇旗呐喊,都表达了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等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说,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渗透在奥运会等体育赛事的每个细胞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将升国旗和奏国歌列为奥运会颁奖仪式的固定内容,开幕式表演可以千变万化,但是以国旗或地区奥委会会旗为引导的运动员入场式则从不改变;其本身就体现了体育活动蕴含的国家和民族意识,而且不论运动员是否摘金夺银,只要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他们就是国家名片。
伦敦奥运会上,加勒比海小国格林纳达运动员詹姆斯夺得男子400米金牌后,格林纳达人涌上街头,舞动国旗,欢呼该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格林纳达总理托马斯称,詹姆斯的胜利鼓舞了整个国家。
一个人因体育而成为一张国家名片,这其中呈现的体育魅力令人动容。体育大赛具有极高的全球关注度和很强的竞争性,来之不易的奖牌得主与为超越自己而拼搏的运动员往往成为英雄人物,有关国家也把他们视为民族英雄,因此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始终是体育的伴随物,它把体育赛事锻造得更高尚,更充满激情与魅力。
在伦敦奥运会击剑赛场,里马多夺得男子重剑个人赛冠军,时隔44年为委内瑞拉赢得第二枚奥运金牌。获得冠军的里马多兴奋地举国旗绕场一周,现场观众起立鼓掌,有的委内瑞拉观众激动得热泪盈眶。里马多的照片被贴在社交网站里,他的夺冠历程和颁奖典礼反复出现在委内瑞拉电视台上。
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上的表现牵动着国人的心,唯有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能解释其背后的牵挂与纠结。伦敦奥运会上,英王亨利八世的汉普顿王宫前举行了公路自行车计时赛,道路两边挥舞着米字旗的英国人爱国主义热情爆棚,齐呼“英国”的声音响彻云霄;维金斯在骑行了50分钟后奋力冲刺夺冠。英国此次在本土作战最终名列第三,极大地刺激英国媒体的爱国热情,在英国的报纸和电视上,人们几乎看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运动员的表现,报道内容几乎把奥运会变成了英联邦运动会。
面对大赛失利后的舆论反映,也映衬了在高昂的爱国主义受挫后的迸发。澳大利亚男子游泳队在伦敦奥运会4x100米自由泳接力仅列第四名后,澳大利亚媒体直言,这是澳大利亚百年游泳史上最灾难性的失利,失望与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游泳往昔辉煌的自豪,无疑是澳大利亚媒体说“重话”的原因。
在中国,当需要弘扬爱国主义、凝聚各族人民的时候,中国体育健儿们发扬了拼搏精神,赢得了赞誉。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运动员首次参赛,孤军作战的刘长春虽败犹荣。那时,体育救国是中国救亡图存的一个缩影,虽未夺牌,但是刘长春所展示的爱国主义情操,至今鼓舞人心。
而从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到1980年代写下五连冠辉煌的中国女排;从1984年许海峰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以51金登上世界竞技体育之巅,再到伦敦奥运会创下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佳成绩。中国体育健儿用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振奋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让爱国主义的情怀在中国人胸中激荡。
当叶诗文无端受到质疑时,体育激发的爱国主义得以延伸,以北大教授饶毅为代表的华人学者挺身而出,敦促英国著名刊物《自然》道歉,展现了饶毅们对中国的炽热之心。
“平时体会不到具体的爱国主义,但看着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很真实。”北京市民张宇哲表示,尤其是当孙杨打破世界纪录或是叶诗文受到质疑时,爱国主义激荡在每个人的心中。
多位常年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告诉记者,由于远离故土,最让海外华人激动、骄傲的事情,莫过于从各种渠道获悉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当异国他乡的体育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时,海外华人最为自豪,他们认为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赛场下从容自信,这一切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国家形象。
无论时间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和”更快、更高、更强“一样,永远是体育赛场的主旋律和最强音。这是伦敦奥运会带给我们的众多启示之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