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学峰
苏迪曼杯十八年,一共举行过九届,有三个国家获得过冠军——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所以,苏迪曼杯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三国演义”的历史。
就像真正的《三国演义》那样,苏迪曼杯的“三国演义”是群雄并起的,除了获得过冠军的三个国家以外,还有总是在“搅局”的丹麦···
就像真正的《三国演义》那样,苏迪曼杯的“三国演义”是有很多英雄的,这些英雄,就是来去匆匆、“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国名将们……
当然,苏迪曼杯的“三国演义”是有主角的,主角是谁?当然是九届比赛五次夺魁的中国队!
因为九届比赛五次夺魁的原因,我觉得中国队也算是“九五之尊”了……
唯其如此,所以本文将以“三国演义”为名,实写苏杯历史上的中国故事——这也是从罗贯中先生那里学来的:站在“大汉”的立场上!
第一回 独特赛制推陈出新 “无冕之王”渴求加冕
混合团体赛是一种奇怪的赛制,在各个奥运会项目里,只有羽毛球有混合团体赛,这就是苏迪曼杯。
第一届苏迪曼杯是1989年5月24日至28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关于这项赛事的由来,可以做以下概括:
羽毛球是印度尼西亚的“国球”,苏迪曼杯是印尼羽毛球协会代表本国人民向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捐赠的一座奖杯。此赛之所以称为“苏迪曼杯”,是为了纪念印尼羽毛球协会的创始人、前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副主席迪克·苏迪曼。该杯的杯身由纯银铸成,外表镀有纯金,杯高80厘米、宽50厘米、重12公斤,当时造价约为15000美元。奖杯是一个羽毛球造型,在基座上雕刻了举世闻名的古迹婆罗浮屠佛塔的造型,是一座极富民族特色、象征着印尼人民对羽毛球运动无限热爱的奖杯。
苏迪曼(1922年至1986年)被誉为“印尼羽毛球之父”,出生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一个小镇。1958年,他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届汤姆斯杯比赛,为印度尼西亚队首次夺得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当时的印尼政府和羽协资金短缺,连路费都拿不出来(虽然印尼离新加坡很近),苏迪曼毅然卖掉了自己的小轿车,将卖车的钱作为参加汤姆斯杯赛的费用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印尼队。
1951年,在苏迪曼的积极倡导下,印尼羽毛球协会正式诞生,他被选为该协会首任主席,此后22年连选连任。1973年,他被选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1975年出任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副主席,直至1986年去世。1978年2月25日世界羽联在香港成立,有2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会员。苏迪曼在任职国际羽联副主席期间,首先提出倡议并为促使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的合并积极奔走,终于在1981年促成了两大羽联的合并,结束了世界羽坛分裂的状况。
苏迪曼杯赛制的独特性在于:它举行所有五个单项的比赛,从而最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羽毛球运动的整体实力,所以,这项赛事甫一推出,马上受到了羽毛球强国的支持,因为所有人都敬重苏迪曼先生。
中国羽毛球界的同仁尤其敬重苏迪曼,因为他促进了“两个国际羽毛球组织”的合并,为中国羽毛球从“无冕之王”变成“有冕之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奠基之功属于当年从印度尼西亚回国的几位华侨明星,包括两代人——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王文教和陈福寿,他俩分别长期担任中国羽毛球男队和女队的总教练;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在六、七十年代叱咤羽坛的球星: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梁秋霞。
在这两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羽毛球运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其中最经典的故事发生在1965年——
这年10月,中国羽毛球队访问羽毛球王国丹麦,汤仙虎以15比0、15比5的悬殊比分战胜了六次蝉联全英赛男单冠军的科普斯。当时,全英赛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汤仙虎一泻千里的胜利,使中国羽毛球队获得了“无冕之王”的称谓。
然而,鼎盛时期的汤仙虎一直没能和印尼的传奇英雄梁海量交过手——梁海量曾经八次获得全英赛男单冠军。虽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和印尼在亚运会等项赛事中有过交战史,但梁海量却始终没有在这些正式比赛中迎战过汤仙虎等中国选手(史学界几乎定论:这是“有意回避”),使得汤梁之争成为羽毛球历史上的最大悬案之一。直到1982年的汤姆斯杯赛,梁海量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中国选手在正式比赛中交往,结果暮年的梁海量输给了栾劲,这个时候,梁海量的水平绝对不能和他的鼎盛时期同日而语。
虽然中国羽毛球具有世界顶尖水平,但渴望变“无冕之王”为“有冕之王”的中国队却一直没有机会参加国际羽联组织的正式国际比赛,终于有一天,有个“特别有钱”的大老板看不下去了。
第二回 在家成立国际组织 另立门户唱对台戏
记得在大约十年前,我曾经有幸参与组织过一台霍英东先生的颁奖典礼,当时和霍先生的秘书有过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霍先生和李嘉诚谁更有钱?”这话,当然是我这样的穷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