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成绩门槛或将成为全运会群众组报名常态

2017-05-18 08:37:38来源:领跑者FR作者:

  4月29日,第13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比赛暨天津(武清)国际马拉松在天津市武清区举行。

  本届比赛与往届全运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增设了群众组的比赛,2970名群众组选手和120名专业选手同台竞技,最终产生了58年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枚群众组金牌。

  就本届全运会的台前幕后,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之前几届全运会的马拉松赛事也曾有和城市马拉松同时进行的情况,今年的全运会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如何让大众跑者知道他们参加的是一场国家级别的比赛而区别于一场普通的城市马拉松赛事?

  水涛:本届天津武清的全运会马拉松不同于普通的城市马拉松,同样是全运会马拉松,本届的全运会也不同于往届。

  这是第一次有群众参与并获得名次、奖牌的全运会比赛。过去我们有群众跑,那个时候只是一个陪跑、伴跑的性质,不涉及名次,更不用说奖励、金牌。这一次全运会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国家体育总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深度融合,以全运来惠民,让民众更多地参与国家层面的赛事,这是重大改革的一个体现。

  如何让跑者了解到自己参加的是何种性质的比赛?我们主要还是通过我们发布的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是对所有的参赛者、组织者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和法规性文件,规程明确了群众参赛报名者以个人形式报名,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最后我们还要录取前八名的名次,前三名颁发金银铜牌,还有奖金。

  明确的规定使得参赛者自然就明确了自己这一次参加的比赛不再是以前全运会比赛中的陪跑,也不是普通的城市马拉松,而是一项全运会群众组的正式比赛。

  通俗来说,以往我们把全运会的马拉松项目放在某个城市马拉松比赛当中,实际上只是针对专业选手而言,群众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全运会的比赛当中去。

  这一次的重大变化就是群众参加的也是全运会的一个项目,即群众组的比赛,是全运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本届全运会,田协力求打造出一届精品赛事,为国内马拉松赛事树立一个新标杆。

  田协制定了哪些方案,确保全运会各项工作都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运作?

  水涛:我们的全运会是最高级别的全国水平的赛事,同样的,全运会的马拉松也定位为最高水平。

  从专业角度,我们国家有全运会、有锦标赛、有冠军赛,将来还有一些马拉松大奖系列赛,但最高等级的还是全运会。

  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全运会的群众组参加的改革举措的重大契机,在竞委会内部,包括我们的工作方案制定上,提出要有精品意识,要打造中国马拉松专业水平的一个精品赛事。

  从城市马拉松的国际惯例来说,赛事的等级有国际田联的金标、银标、铜标赛事,我们中国田协也有金牌、银牌、铜牌赛事。全运会的马拉松、锦标赛的马拉松,我们致力于打造更经典、更专业的赛事。这个赛事一个是专业运动员必须参加,同时要具备资格,积分、水平,反兴奋剂的要求都符合规格,有更高的入门条件。

  通过全运会群众组的马拉松选手参赛,将来我们也准备进一步推荐业余组参与到全国专业性比赛,这样参与者从荣誉上、训练上、准备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在赛事组织上提出了超出一般马拉松竞赛组织标准的标准,包括我们赛事宣传普及,选手入门条件,我们制定了男子5个小时,女子5个半小时的成绩要求,成绩的达标是从2016年到现在一年之内的成绩才有效。同时我们强调是非田协注册运动员。

  为了树立典范,出于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的考虑,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要求。一个是前期的宣传引导,通过我们的报名渠道,把健康意识、赛前训练的安排、反兴奋剂的一些知识,传递给我们的每一个参赛者,同时要求选手在赛前一周进行健康体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听到了个别的不理解的声音,也有人表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这个举措,因为全运会毕竟非同于一般的比赛,同时我们还想通过全运会来树立典范,尽量降低赛事中伤病。

  当然这毕竟是全运会第一次增设群众组的比赛,从赛事的设项、到规程的审定,到各部门的衔接,相比于以往的城市马拉松赛事从发布时间上来讲稍有滞后,但是从我们的公示、通知发布出去,距离比赛仍有10天的时间,参赛选手还是有时间进行体检提供基本的体检证明的。

  我们从预备方面,跟组委会也做出了一些预案,如果在领取装备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提交体检报告,组委会在周边指定了几家医院,准备了一些专车,为这部分运动员开设体检的绿色通道。我们的初衷还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参赛对生命、对身体造成危害的概率。

  本次赛事组织水平、赛事补给,都超出了我们制定的标准。包括赛前卫生间的数量上,标准中规定是70:1(即每70名参赛者配备1个移动厕所),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达到了50:1,甚至40:1。沿街的安保措施、隔离,也比一般的赛事标准高。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本届全运会马拉松项目于3月20日启动报名,4月19日公布参赛名单,4月29日举行。

  这个时间设置相比于其他规模比较大的城市马拉松赛事有些紧张,请问组委会都做了哪些工作?

  水涛:本届全运会设立群众组的比赛,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包括政策调研和评估,需要一些时间。初步制定参赛规程,向国家体育总局报告,因为是全运会群众组的比赛,还要涉及到群体部门和竞赛管理部门。不是一拍脑袋群众就都来参加吧这么简单。

  另外,全运会马拉松群众报名系统要确保无误,包括运动员资格的甄别和审查,需要更高技术的支持。在芯片计时上也要确保成绩无误,没有信息遗漏,并且还要有防替跑功能,我们也需要挑选和确认。

  全运会的比赛对于参赛选手还要进行综合性的资格审查,这也需要一些时间。

  不可否认,相比于其他一些大型马拉松赛事,这次从报名到公布名单的时间上都稍有滞后,主要还是因为是第一次,以后比赛中应该会大大缩短这个时间。这一点也希望广大跑者能够多多理解和支持。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跑者的觉悟和水平都很高,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吐槽的现象,对此我们也十分欣慰。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4月19日,本届全运会的官网上面向全社会公布了全部大众选手参赛名单,这在国内马拉松赛事中比较少见,这种做法是否也是全运会的一种特色,即保证赛事公平、公正、公开?

  水涛:全运会打造精品赛事、打造专业的引领赛事,名单公示有几个功能:一是荣誉。

  能够参加全运会是一种荣誉的,因为有成绩的门槛,并不是所有想参加的群众都有参赛资格。同时我们这届全运会的群众选手也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全运会,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儿,能够参加全国最高等级的综合性运动会,是一个荣誉。

  二是防替跑。过去也发生过一些替跑现象,也有一些措施办法,但是仍然屡禁不止,在个别比赛中仍然出现。这一次通过公示,包括对运动员的资格,是否是专业队出身,我们经过内部的专业审查,公布出来也是让大家来监督,是否有曾经的专业选手混迹其中,确保参赛者都是群众。三是责任感,所有的参赛选手都要签署赛风赛纪的责任书等。

  从荣誉、防替跑、还有责任的问题,对于一般的城市马拉松也十分重要,因此这些举措在各个比赛都可以借鉴。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今年整肃赛风赛纪,组委会这边严打替跑现象,您能重点介绍有什么措施以及如何操作的么?

  水涛:比赛最重要的是安全的问题,另外是比赛的秩序、组织,比赛中的秩序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资格的审查。

  不能说群众组的比赛,有专业组选手混淆在里面,这就不公平了。

  包括替跑这些现象,都是不公平、不诚实的一些做法,这次我们下大工夫来做,第一就是从报名时候我们就进行筛查,国内田协的共办赛事我们都进行了数据共享,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第一遍筛查,同时还有人工的第二遍核查。

  另外就是通过公示,进一步将不符合参赛资格的人查出来。在防替跑这一环节,我们这次运用了技术手段。领参赛物品的时候,运动员要本人携带身份证件领取,不得代领,在现场领号码布的时候要照相,进行头像收集。这样在号码布的芯片中就收集了运动员生理、自然的一些信息,配合图像,配合身份证的认定,可以确定为本人。

  赛前检录,首先进行的是安检,这是公安系统设立的检查,以确保所有进入的选手都是安全的,确保每个选手都能进入一个安全的比赛区域。接着进行的是运动员的检录,利用芯片、号码、头像比对系统进行运动员的身份核实。这一次全运会我们在检录处设立了40个检录口,提前2小时开始检录。每个检录口配备1名检录裁判,2名检录协同志愿者,1名技术系统操作人员。40个检录口设立了流动的安保人员,确保比赛秩序和安全。

  另外还配备了10个备用检录口。打个比方说,如果在检录中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是图像发生变形,或者对身份表示疑义等意外,这个时候可以开放备用检录口进行核查,以避免人流停滞拥挤发生危险。确保正确、快速进行检录。

  根据前期测算,把检录流线做好之后,最多10秒钟可以检录一名运动员,快的可达到3-4秒一个人。这个检录系统在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中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前面提到了今年全运会上对业余男女选手的成绩有所要求(男子5小时、女子5个半小时),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成绩门槛?

  水涛:对于这个成绩我们是有所考虑的。

  一般来说,以男子为例,5个小时以内的成绩,我们基本可以判定他不是一个初学者,或者是刚刚涉入马拉松领域的跑者。

  现在国内大多的城市马拉松关门时间都在6个小时,那么5个小时水平的跑者,基本上是具有一定的训练素养、有一定的训练年限,这也是全运会健康安全的需要。

  另外原来设计的参赛规模是4000人,设立了门槛后报名的人数正好是4000人多一点。这样也保证了全运会的基本水平。因为全运会毕竟还是一个竞技类赛事,我们不仅要强调它的群众参与性,同时它还是一个全国最高级别的赛事,也有它倡导更高、更快、更强的一面。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关于群众选手的资格审查,一再强调专业选手和非专业选手,请问一些取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等证书的选手算专业运动员吗?

  水涛:我们所说的“专业选手”,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这名运动员是否在中国田协注册过。

  在国外,其实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他们要么就是职业运动员,以此为生计,剩下的全是大众选手。但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不是这样,因为原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物质资源匮乏,个人经济能力不够,普通的老百姓很难负担得起训练、比赛所需要的营养、装备,所以一些身体素质好、水平高的人进入了专业队进行训练。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也涌现出来很多水平较高的群众选手,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这也是我们积极推出“我要跑奥运”一系列活动的初衷,只要能够达标,高水平的群众选手一样能够站上奥运会这样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这也是我们将来马拉松这个项目发展的很大的一块群众资源。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田协在去年推出了马拉松大众选手的成绩等级标准,这个标准有什么具体的用处?

  水涛:这个标准的推出旨在对参与到马拉松这项运动中的大众有个激励机制。

  因为这毕竟是一项运动,不是大妈们的广场舞或者饭后散步,这是一项竞技运动,在普及达到一定程度上后要有提高。

  马拉松精神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超越自我,不断的提高。从群众参与来讲,我们不提倡过分的注重成绩,但是当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了,自然而然群众选手也会想要去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这是每个跑者都十分渴望的。这个等级标准就是一个正面的引导。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近几年马拉松比赛繁荣发展,田协将有哪些举措,来落实《全民健身纲要》中提到的群众健身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呢?

  水涛:马拉松对于全民健身来说是最好的一个平台,从服务来说,“我要跑奥运”“我要跑全运”活动的展开,就是对大众的最好的平台。

  从服务来说,我们制定了赛事组织指南,如何组织一场规范的赛事,确保比赛的安全性、科学性、公正性、社会影响力、公信力,我们现在都有了一系列赛事组织标准。

  另外我们还推出了参赛者指南。就拿近一段时间人们比较关注的“猝死”问题来说,尽管有一定的自然的因素,有其客观性和偶然性,但是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不是因为赛事组织、救助达不到,而是由于参赛者对自己身体的把握,对训练比赛节奏的把握出现了问题,对每一名参赛选手的身体状况不是赛事组织者能够把控的,而在于每一名参赛选手个人。

  参赛者指南中包括如何训练、赛前如何安排,营养膳食,心态,比赛之前配备哪些物品,比赛当中如何进行补水营养补给,比赛中极点出现时如何调整和应对等问题都有科学的解释和指导。

  这个指南也是对大众最好的一种服务。既让大众选手享受到健康,享受到赛事,同时也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最新颁布的《全民健身纲要》中也提出了全民健身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大众所需,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水涛:就马拉松来说,马拉松区别其他项目,跑步者与生俱来就有走跑的能力,稍加训练就可以跑起来,门槛很低,装备简单,不受地域影响,乡村、城市、白天、晚上、室内、室外,都可以跑起来。

  我们现在的赛事,全国的有全运会、锦标赛,有金标、有金牌等级赛事;从地域上,有山地越野、海滨沙滩、丛林、古道,另外我们还有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的比赛,从马拉松全程、半程,到三五公里,各种比赛都有,都可以跑。马拉松在全民健身中具有其他所有项目都难以比拟的优势。

  建议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先从身边简单易行的运动开展起来,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