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两代体育人:不服输的劲头,在剑尖传承
在众多优秀剑手中,当初肖爱华和队友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为中国击剑拼出一片天地。傅依婷:雅加达亚运会我拿到个人银牌,但团体决赛最后一场我收尾,只差一剑屈居亚军,心里面还是有点难过。
不服输的劲头,在剑尖传承(70年,共同走过·对话两代体育人)
击剑,古典而优雅的运动。中国击剑运动史上,从不缺少剑术高手——从栾菊杰到男花“三剑客”(王海滨、叶冲、董兆致),再到雷声……这些“剑客”一次次登上领奖台,记录了中国击剑的发展历程,也印证着中国体育的进步。
在众多优秀剑手中,当初肖爱华和队友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为中国击剑拼出一片天地。如今,初出茅庐的傅依婷和队友让那股敢拼搏、敢担当的精神,在闪闪发亮的剑尖传承。
为国征战
记者:在不同的年代代表祖国参加国际赛事,两位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肖爱华:1988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我只有17岁,还有一些懵懵懂懂。之后,我逐渐在国际赛事崭露头角,取得了包括世界杯冠军在内的佳绩。4届奥运会是我人生中的宝贵经历。“中国”两个字,让我感到肩上担负着神圣使命,我们要通过努力拼搏让中国击剑闪耀在世界赛场。
傅依婷:我第一次出国比赛是2013年的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那届比赛,大家团结拼搏取得了花剑团体冠军。颁奖仪式上,穿着胸前印有中国国旗的队服,看着国旗升起,听到国歌因我们而奏响,非常自豪。
勇担重任
记者:两位在赛场上都有难忘时刻,也在关键场次承担过重要任务,如何看待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以及作用?
肖爱华:团体赛是接龙式的,一个人打不好、丢了分,后面的队员就要“补台”,所以每个人的状态都很重要。我当队长时,看到某个队员状态不好,就会一对一帮她练。
我对1990年的一场世界杯大奖赛记忆犹新。那时我19岁,在比赛中接连战胜包括奥运冠军在内的多个对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登上冠军领奖台。赛后,一个此前并不太了解我们的国际裁判也特意过来握手祝贺。这让我感到,用实力证明自己,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傅依婷:雅加达亚运会我拿到个人银牌,但团体决赛最后一场我收尾,只差一剑屈居亚军,心里面还是有点难过。
从去年开始,我基本上担任团体赛的二号位和三号位,就是打第二场或者最后一场。最后一场的压力特别大,不到上场的时候,永远不知道形势是怎样的。压力大,责任更大,所以我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畏强手
记者:肖爱华参加过4届奥运会和6届全运会,最想传授给年轻运动员的心得是什么?傅依婷作为年轻选手中的佼佼者,渴望从前辈选手身上学到什么?
肖爱华:20多年的运动员经历,我最想传授给年轻运动员的就是比赛中不服输的劲头。无论对面站的是谁,只要比赛没结束,就不一定会输。
关键的时候、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能轻言放弃。谁坚持的时间长,可能最终的胜利就属于谁。每当站在击剑场上我就想赢,凭着这股劲头,我坚持了20多年。
傅依婷:小时候接触击剑,听说过栾菊杰手臂刺穿之后坚持比赛的故事。入选省队后,也了解到肖爱华这样的前辈连续4届拿到全运会个人冠军,让人佩服。
我从前辈身上汲取的是踏实勤勉的训练态度。如果训练不到位、技术不熟练,在场上临时抱佛脚,根本不会有好的发挥。这就是竞技体育,来不得半点虚的。
刘硕阳 季 芳
刘硕阳 季 芳

责任编辑:system
本文相关新闻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