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合>热点聚焦

智美宋鸿飞:马拉松资金需求巨大 标准决定差异

2014年11月05日 07:06作者:王涛来源:搜狐体育

2014,全民跑步热潮的掀起,让所有人见识到了这项运动的感召力和巨大商机。”  而从选手需求的角度,宋鸿飞表示,马拉松区别于其他体育赛事的最大特点在于“比赛的对手是挑战自己,而非他人。

第1页 :谁在关心跑友想法?如何判断赛事成功?

第1页 :谁在关心跑友想法?如何判断赛事成功?

第2页 :为什么总有不满?理念、标准存在差异

2014,全民跑步热潮的掀起,让所有人见识到了这项运动的感召力和巨大商机。然而在路跑、马拉松项目越来越炙手可热的背后,是谁在扮演着无形之手,推动着这项运动前行。有人说,这是中国国力发展阶段化的体现,参赛的更多是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在背后推波助澜;也有人说赛事与地方形象工程挂钩,ZF的导向意志,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然而不得不注意的现象是,在2014年的跑步市场中,越来越多的马拉松赛事开始变得更加规范和名片化,以往一些常规的大型赛事,不再局限于城市和地域的限制,而是面向全国,被参赛者们寄托了一种节日般的庆祝情怀。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路跑活动开始主动寻找相应的主题并与之契合。在不满足简单的“易装”作为亮点之后,更多的特色路跑、个性跑步活动登上舞台。

如果把一整年中的马拉松比赛作为全年跑步市场的主干的话,那么色彩纷呈的路跑活动可以看做为枝叶,让整个2014的跑步市场真正丰满起来。

换个角度,有人关心跑友的想法么?

以往,我们更习惯以选手或者旁观者的角度,带着审视和挑剔的目光去检阅每一项马拉松赛事。如果换一种视角,我更想知道,作为组织者和策划者之一,这些马拉松路跑运营公司在其中又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我们口诛笔伐各种“不到位”的同时,他们是否曾经以一名参与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并以怎样的态度和尺度,来考虑过“我们的感受”?他们是否切身感受过跑者或者选手在一项赛事中的所有需求或者期待?又是如何确定这种期待的标准?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电话采访了智美赛事运营公司总经理宋鸿飞先生。

换位思考

——组织者的跑步体验

作为一家致力于路跑项目全案运营的体育运营公司,智美从2011年开始投身国内马拉松赛事运营,全程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跑步项目的发展和蜕变。宋鸿飞:“其实作为赛事的组织者,我们也会进行所谓的跑步体验。正式因为考虑到选手的感受,从服务方面,切身了解到选手的需求。从项目的设置到赛后选手服务的相关环节,确实需要反向思考,知道他(选手)想在比赛中想要实现什么。”

而从选手需求的角度,宋鸿飞表示,马拉松区别于其他体育赛事的最大特点在于“比赛的对手是挑战自己,而非他人。”他说:“马拉松也好、各种跑步活动也好,与其他赛事相比最大的区别实际上在挑战自己,选手之间不是说简单的竞争对手。两三万人之间彼此竞争的人很少,更多人是在与自己去拼。或者说是长期参与跑步的人,在成绩上对自己有所要求。”

借08北京奥运会成势

——跑步热“进化”的渐进特性

在宋鸿飞看来,跑步真正开始热起来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整个项目呈现出三个很重要的变化,第一个是从观赏性到参与性的变化;第二个是从场馆内到户外的转变;第三个是从08年开始,体育真正走进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在08年全国有17场马拉松比赛,而此后每年马拉松赛事的都是几何形的翻翻增长。这个类比就像美国70年代民众极度膨胀的需求类似。而智美真正接触这个项目是在2011年的时候开始筹备。”

策划者OR中间人

——智美如何为自己定位?

“成熟的马拉松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项社会活动。”

宋鸿飞:“我觉得我们应该是一个路跑项目上进行全案运营的体育运营公司。所谓的全案运行,第一块就是竞赛组,这是最容易理解的。第二块是整体赛事的服务保障体系,医疗急救体系等等,包括竞赛服务方面的规划和落实。在每一块都会有一个很缜密的方案,和有关的部门进行联动。第三块就是品牌建设的体系,我们要帮助一个马拉松品牌的树立。”

“我有一句话:‘成熟的马拉松比赛不仅仅是一场纯粹的马拉松比赛。’他是一个特别大的社会活动,要围绕着社会活动的角度进行品牌的包装,粘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包括文化、旅游、公益、慈善的方方面面,只有融合更多的社会属性,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他的社会价值。这也是运营马拉松比赛和许多体育比赛不同的地方。”

“很多的体育运营公司可能只是运营的其中某一块。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马拉松赛事确实是一项耗资比较巨大、方方面面需要很大资金支持的赛事,除了政府方面的支持,市场的资金需求也是非常巨大。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之下,如何让赞助商投资商愿意在我们的比赛中投入,如何让这项比赛对“产品”进行有效的推进,让赛事与赞助产品之间形成很好的互补作用力,融合在一起。”

资源整合者

——如何判断一项赛事成功?

事实上,除了扮演着比赛的组织者,智美这样的公司也在肩负着“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包括公益、服务、善后方方面面的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上也是可以转化为市场利益的东西。

宋鸿飞:“是的,其中有些东西可能会转化为我们的收益或者成为赛事利润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会转化为民众对于这项赛事的支持。” “在几万人比赛的同时,可能也会有几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在同时受到他们的影响。当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对城市的品牌宣传,对老百姓的民生有所促进的时候,就会更主动的触发这方面的意愿。”

“比如说厦门马拉松,就成为了所有厦门市民的骄傲。每当比赛开始,方方面面的市民都会自发的关注比赛支持比赛。广州马拉松赛也同样如此,在有些赛道比较长的情况下,路边的一些街道社区的店面会向选手主动提供用水、厕所。很多看似很小的环节,来自于市民百姓自发的责任心和认同感,愿意为这样一个具有城市品牌的比赛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去呵护这项赛事为城市带来的声誉。这也可以看做是我们成功运营一个赛事的检测标准。”

12下一页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  欣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