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合体育>2008奥运

众口谈奥运 齐心盼梦圆

    大众网-齐鲁晚报讯3月18日下午,山东新闻大厦新闻大会堂内欢声笑语,由齐鲁晚报举办的“专家学者奥运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济济一堂,畅谈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并对本报的奥运报道提出了真知灼见。

    随着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群众期盼奥运、参与奥运的热情越来越高。为此,本报特地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召开“专家学者奥运座谈会”,畅谈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与会嘉宾来自社会各界,有老体育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曹学成;有著名学者马瑞芳、吴义勤,著名作家刘玉堂等文化界名人;有山东体育界名宿叶鹏、尹延勤等著名教练;有将在北京奥运会上担任志愿者的大学生以及去年济南“7·18”大雨中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刘欣等。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总编辑郝克远出席了座谈会。

    嘉宾们的谈话,处处流露出对北京奥运的热切盼望。作家刘玉堂说:“每逢看到中国国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升起,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在这个时代,能够给人心灵如此震撼的事情,实在是太珍贵了。”叶鹏也以一个老体育人的身份表示,自己干了一辈子体育,如今能在家门口看一届奥运会,实在是终生一大幸事,“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同时,与会嘉宾也对本报的奥运报道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曹学成认为,齐鲁晚报作为山东最大的平面媒体,奥运期间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你们需要向全省9300万人民传递全面的、权威的奥运报道,让大家看到之后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准备,并付出全部的努力。”马瑞芳教授表示,希望齐鲁晚报的奥运报道,能够体现出齐鲁文化的气质,体现体育永不言败的精神。

    本报同时还举行了雅典圣火报道小分队的出征仪式。 

    专家学者畅谈北京奥运

  曹学成(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圣火点燃仪式”是奥运会的开头篇,意义非同小可。齐鲁晚报组织的“圣火点燃仪式报道小分队”赴希腊采访,形式非常好,希望这支队伍通过努力,完成光荣的使命。在报道奥运的时候,更多地宣传山东。

  于艾香(著名作家):观看体育比赛,可以让自己压抑的东西得到宣泄。我非常羡慕能去希腊报道“圣火点燃仪式”的记者,祝你们马到成功。

  刘玉栋(著名作家):每个人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都寄托了与体育有关的光荣和梦想。能够参与“圣火点燃仪式”的报道,本身就是一件神圣的工作,祝晚报的报道小分队工作顺利,为读者提供文字之美。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没想到晚报还会派出自己的小分队报道“圣火点燃仪式”,我原来以为这都是中央媒体做的事情,你们这样做充分显示出了大报风范。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希望齐鲁晚报的报道精彩、好看。

  冯炜(山东大学教授):体育记者的责任是非常大的。山东是大省,齐鲁晚报则是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大报,这就要求晚报记者能在奥运报道中独当一面,写出有深度、有影响的稿件。

  尹延勤(著名田径教练):齐鲁晚报现在的文化氛围非常好,希望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齐鲁晚报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最前面。在这里,我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对于一些成绩比较好的运动员,我们千万不能捧得太高,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刘玉堂(著名作家):很多人都在问:奥运与我有什么关系?去年,晚报举办了“我与奥运”征文活动,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问题。由此可见,晚报的前期奥运报道是非常出色的,希望晚报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打好奥运圣火报道这一仗。

  田迪(鲁能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采访“圣火点燃仪式”,体现出晚报极其重视奥运报道。鲁能俱乐部也将有至少4名队员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我们要求队员珍惜机会,展现鲁能足球的精神面貌。

  刘欣(济南公交公司司机、2007年“7·18大暴雨”平民英雄):报道小分队不仅仅担负着报社的寄托,更担负着全省父老乡亲的寄托,希望晚报记者能从前线带回最新鲜、最细致、最鲜活的报道,也希望晚报记者把山东人的豪爽带到希腊。

  许学芳(大众日报高级记者):我当记者时,有奥运会,但中国没参加;等中国参加奥运会了,地方报纸又不“掺和”,只是发通稿。很羡慕现在的记者,可以去现场报道奥运会,可以让奥运会的报道多样化。

  许晨(著名作家):在座的作家中,我是写体育报道最多的。我即兴作了一首诗,“齐鲁春光美,奥运圣火红。今日壮行色,凯歌万里行”,送给晚报报道小分队。

  王庆晓(山东大学德语系学生、青岛奥帆赛志愿者):作为一名青岛奥帆赛的志愿者,我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充满了无限的激情。真诚地希望晚报能在奥运会和读者之间搭建一座平台。祝愿齐鲁晚报越办越好!

  吴义勤(山东师范大学教授):2007年底,有人问我:2008年干什么?我说:看奥运会。有的朋友甚至开玩笑说,很多作家都不写小说了,就等着看奥运呢。我是晚报的忠实读者,希望晚报的报道在2008年成为读者的精神盛宴。

  叶鹏(山东黄金男篮总经理):奥运会在自己的国家举行,我头一次碰到,非常激动。而晚报的记者能去希腊采访“圣火点燃仪式”,我觉得他们一定很骄傲、很自豪。

  丁影影(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学生,2008年残奥会志愿者):因为工作的原因,看过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的备战,心里特别感动。希望晚报报道小分队能从希腊发回最生动的前方报道,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激情澎湃。

杨凯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