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体育评论

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

    □李康宁

    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山东男篮本赛季的表现,几度让人拍案而起。大换血之后,就是大贫血,估计任谁也接受不了。更何况,开赛前还拿了个全运会亚军,胃口一度被吊了起来。其实谁都知道,以这么差的状态去打季后赛,只不过和上赛季一样,被人续写一遍拔毛放血的悲剧。搞不定输惨了再挥起拳头打架,落个里外不是人。何苦呢?

    秋后算账,本是国人的习惯。结果错了,便要狠狠地全盘批评。这当然不是一种冷静的思 维 方式。依照笔者的观点,山东男篮的交易,未必就十分错。以培养年轻人为本,更是高瞻远瞩的做法。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绝对是值得双手拥护的。但有了高立意,一定会有好收益吗?倒也未必。这也要看贯彻的方法。

    旧时的童蒙先生,治学做人都是极其方正的。再规矩的孩子,只要迟到就会打手板。全不似现在,从月嫂到幼儿园阿姨再到特长教师,流水线一样娇惯着。于是好些理学家,便说“教不严,师之惰”,久而久之,仿佛棍棒之下必会出贤妻孝子、英才高士了。在专业体制气质还很浓厚的山东男篮,在培养球队上,也依稀带着一些旧家长的作风。

    山东球员,常常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忠诚肯干,但是过于老实。这固然和山东人原本的脾气有关,但从教育的角度看,也不无道理。如果一个球员失去了自己的灵感,死板地记着跑惯了的线路,打关键球时,谁也不敢出手,生怕承担责任而去坐冷板凳,那么他只会越打越畏缩,越活越猥琐。

    篮球需要严明的纪律,同样需要鲜明的个性。当初巩晓彬打球的时候,便是一位非常具备个人魅力的球员。如今当了教练,也是傲骨铮铮不 畏 强手。但是为何球员学不到铁帅 的 风骨?这也许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除了自身的条件、自己的学习这些内因之外,与管理、待遇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每个人都知道,越是对于内向的孩子,越应该开导鼓励为先,怒斥和训诫,只能起到片面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一个运转健康、充满希望的球队,应该从少年队的时候,就可以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兄长的鼓励、师傅的教诲以及团队的信任。而现在这样的气氛,总让人感到不是那么对劲。

    其实最早的时候,咱们山东的孔子就有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提法。只是棍子耍顺手了,就把这个忘掉了。等撞到南墙的时候,或许我们真应该回头看看,认真想想。

杨凯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