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体育 > 体育专题 > 十运会 > 综合新闻

“青年联赛”有揠苗助长之嫌--十运调查之二

2006-10-01 14:08:20
   
 
 

    新华网南京10月22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汪涌、蔡拥军

    七运会足球赛的辉煌已成往昔。为了配合奥运战略,全运会从第八届开始便对参赛球员年龄进行了限制,只不过第八届和第九届还允许各队部分超龄队员报名,以吸引眼球,而本届全运会则把超龄球员彻底挡在了全运会的大门之外。

    如果说八运会、九运会实行的允许部分超龄球员参赛实际上是给最优秀的球员开了一扇门,提高了比赛的技术含量和观赏性,十运会则把这扇门彻底关上了。十运会男足比赛的参赛队员年龄限制在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使男足比赛完全变成了青年比赛,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而且由于缺少优秀球员的传帮带,比赛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实行年龄限制是为了与奥运会接轨,但是即便是管理者对这一举措的结果也心中无数。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现场观看了多轮十运会足球比赛,他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一边感叹中国球员的成长环境低下,却又没法回答这样的“青年联赛”如何才能培育出一代“英才”。

    限制参赛球员的年龄,男子足球是全运会所有比赛中仅有的一个特例,实际上造成的后果是全运会的男足比赛不“全”。没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年轻球员就得不到全方位的锻炼。

    曾经参加过七运会比赛的四川队主教练翟飙说,球员就和演员一样,如果没有观众,就失去了舞台。分别在空荡荡的球场和几万球迷的呐喊声中进行比赛,获得的锻炼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他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好好调研,探索一条既加大年轻球员培养力度,又吸引观众的方法。(完)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