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体育 > 体育专题 > 十运会 > 相关评论

“在这里,没有金牌至上”--清华人的体育观

2006-10-01 14:08:34
   
 
 

    新华网南京10月22日体育专电 “在这里,没有金牌至上”--清华人的体育观

    新华社记者李铮、蔡拥军

    22名学生运动员参赛,取得4块金牌、5块银牌。清华大学十几年来在体教结合、高校办竞技体育道路上的探索,在南京十运会赛场上得到了集中展示。

    在清华人眼中,金牌并不是体育的全部,“降低竞技体育的社会代价”、“让运动员都成为体育人才”、“学生们都能为祖国健康地工作”是他们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

    (小标题)竞技体育的社会代价太大了

    清华大学的一位学者在国外访问时,曾有人这样对他说:“你们以牺牲年轻人学习的权利为代价,换取一枚枚金牌的做法是欠妥当的。这样的金牌拿得越多就越不妥当。”

    这位学者对记者说:“外国人的观点虽然片面,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竞技体育的社会代价太大了。孩子十七八岁,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如果学生在这个时候荒废了学业,以后补都补不回来,而现实是绝大多数中国运动员在本应学习的年龄,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导致他们退役后的生活举步为艰。”

    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从1994年开始走上了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道路,尝试着降低竞技体育的社会代价。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说:“所有运动员都应是能文能武的体育人才,这是清华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一贯目标。土耳其大运会百米冠军胡凯自如地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清华校队每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都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这都表明清华降低竞技体育社会代价的努力是有收获的。”

    (小标题)“在这里,没有金牌至上”

    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陈伟强教授说:“清华搞竞技体育有三条铁的纪律:一是不做假;二是不点钱;三是不吃药。金牌可以不要,但雷池绝不能越出半步。”

    陈伟强说,清华搞体教结合是将“培养人”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夺金牌作为最高目标,所以在这里,没有金牌至上。而如果金牌跟奖金、岗位、帽子挂钩,那么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会随之而来。

    据记者了解,胡凯在大运会上拿到百米冠军,清华大学没有对他进行任何物质奖励。这次22名学生代表部分省、市参加全运会,尽管拿到了4块金牌、5块银牌,清华只准备举行一次小型的庆功会,而学校出的奖金依然是零。

    另外,在对待竞技体育的“孪生兄弟”--兴奋剂的问题上,清华大学的态度更是旗帜鲜明。陈伟强说:“学生如果服药,立即开除学籍;老师如果参与,马上开除公职。这个问题没有半点含糊。”

    (小标题)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如果在清华上4年学而没跑过北京马拉松,这个学生将会被人笑话。”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振斌的一句玩笑话显示出体育、健康的概念已经渗透到了清华的血液中。

    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总参赛人数近2·3万人,清华大学有6000多人参赛,其中784人跑全程,4200多人跑半程。每年都有6000多人跑北京马拉松在清华已形成传统。

    陈伟强说:“清华大学竞技体育能有今天这么一点点成绩,是建立在学校几十年如一日地重视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基础之上的。”

    据介绍,与全国很多高校只设两年体育课不同,清华大学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要上4年体育课,大一、大二是必修,大三、大四是指定选修。在田径、射击、游泳、跳水、空手道等50多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尽情寻找体育的乐趣。在著名射击运动员王义夫担任清华射击队主教练后,清华每年有400多人选修射击,整个学校15%的学生都成了王义夫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

    陈伟强表示,每天下午4点钟,走进清华的体育场,就可以看到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壮观场面。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已植入每个清华人的大脑。(完)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