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云媒客户端
新华社韩国江陵1月25日电(记者许仕豪、姬烨、陆睿)2024年江原道冬青奥会赛程近半,关于冬奥遗产的讨论再度火热起来。这届首次在亚洲举办的冬青奥会,被视为平昌冬奥会播下的种子,成为奥运遗产利用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18日在江原道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江原道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张虹表示:“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结束六年之后,那届冬奥会的场馆不仅是一笔遗产,更将成为本届冬青奥会运动员的完美舞台。”
事实的确如此,在近些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本届冬青奥会基本沿用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奥运场馆和绿色环保交通设施。本届冬青奥会的九个场馆中,有七座是平昌冬奥会场馆。甚至在很多场馆和路口,至今都摆放着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据说,本届冬青奥会的吉祥物“萌吉奥”,就是平昌的两个吉祥物打雪仗时丢出的一颗雪球。
场馆外摆放的平昌冬奥会吉祥物。新华社记者 姬烨 摄
这些场馆历经数年,维护得非常不错。22日,记者采访了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主席伊沃·费里亚尼,他高度称赞了本届冬青奥会的场馆利用:“赛事的组织筹备是一回事,但真正的挑战其实是赛事举办完成之后如何利用场地。你看这里的赛道维护得很不错,一切都很有生机。”
“具体遗产利用分析报告可能几年之后才会有,但是目前来看,这里的设施一切都很完美。”他说。
新华社记者采访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主席伊沃·费里亚尼
当然,2018年的场馆和设施,并非在2024年才得到有效利用,在这期间,平昌冬奥会的有形遗产已经惠及了不少运动员和游客。
据介绍,平昌冬奥会后,这些场馆接连举办了U20冰球世锦赛、高山滑雪远东杯等比赛。江陵速滑馆和江陵冰上运动馆也已经改建为多功能体育场馆,供当地社区居民使用。
而相对难以有效利用的雪车雪橇中心,也成为全球运动员的优质训练场地,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和泰国运动员曾在这里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以色列等国的运动员也会来这里训练提升。
1月20日,德国选手安东尼娅·皮奇曼在2024年江原道冬青奥会女子单人雪橇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曾在平昌冬奥会负责钢架雪车项目运营,如今成为平昌遗产基金会青少年教育负责人的金亚岚,24日向记者介绍了雪车雪橇中心在冬青奥会后的利用计划。他表示,尽管很难实现盈利,但好的创意能够保证场馆不会亏损。
“我们从去年开始推出体验项目,我们已经购买了可以在夏季体验的‘轮式雪车’,预计今年开始对外开放。冬季我们为游客们准备了‘海绵雪橇’,最近已经有大约五百人免费体验了这个项目,反响很热烈。”
“我们也正在策划面向企业员工的团建项目。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预期执行,我们认为雪车雪橇中心每年至少可以被利用4个月左右。”金亚岚表示,未来甚至可能实现对游客的“全季节”开放。
奥运遗产并不仅仅局限于场馆和设施。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本届赛事开幕前,强调奥林匹克赛事既要利用有形遗产,也要传承无形遗产。
金亚岚介绍,为申办平昌冬奥会而设立的“梦想计划”,旨在为全球年轻人提供在平昌参与冬季运动,并了解韩国文化的机会,如今已经稳定运行多年,吸引了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而平昌遗产基金会设立的“新视界计划”,目标是为无法在本国参与冬季运动的青少年提供培训,吸引了包括东南亚和非洲选手在内的约100人参与。
“‘新视界计划’中,有25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江原道冬青奥会的6个项目。”金亚岚表示,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本届赛事,为突尼斯获得历史首枚冬青奥会奖牌的男子单人雪车选手卢日米,正是出自这个培训项目。
费里亚尼也向记者高度称赞了这样的“无形遗产”。他表示,无论是平昌,还是北京延庆,都是他眼中奥运遗产利用的好榜样,因为平昌和延庆关注的不仅是场馆,而是专注于汇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打造培养年轻运动员和推广冬季运动的中心。
当这一代被奥运遗产滋养和鼓舞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江原道赛场闪耀,一旁的观众席上,一定会有更多人受到激励,去参与冰雪运动、感受奥林匹克精神。正如费里亚尼所说:“奥运遗产不仅在于场馆,更在于人。”
责编:
审核:王逸群
责编: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