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12月17日,杭城迎来了一场史上“最冷”的马拉松赛事——展慈·大丰·2023杭州马拉松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
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选手王红伟和夏雨雨分别以2小时15分03秒和2小时30分44秒的成绩,分获全马男子组和女子组的冠军。在国内大咖的带动下,不少参赛选手都在比赛中刷新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来自约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名选手用坚实的脚步,为深冬的“赛”“会”之城添了一把运动的“热火”。
气温“冻人”人气暖人 新人达人各有精彩
清晨7点的杭州,室外温度只有零下三摄氏度,但大批跑友已陆续在赶往黄龙体育中心的路上。除了打车、骑行、步行等方式外,地铁成了绝大多数跑友的选择,有跑友戏称,一走进地铁,大半个车厢都是自己人。虽然气温低得“冻人”,但参赛者们都早已准备好各式保暖装备,蓄势待发。离发枪还有一个小时,黄龙体育中心的各个集合点就已经“人满为患”。
在杭马的赛道上,有初上赛道的路跑新人,也有久经考验的路跑达人。首届杭马冠军、杭马永久号的持有者、今年65岁的郑加利是杭州跑马圈里公认的大咖。从小热爱跑步的他,在1983年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首届浙江省职工马拉松比赛,并以2小时45分的成绩拿下冠军。“当时大概就一两百人,都是各地的跑步精英来参加。没想到,这几年全国各地开展全民健身,跑马拉松成为了一种时尚,我很幸运赶上了这样的运动风潮。”
1987年,郑加利在首届杭马中夺冠,自此成为了杭马的老朋友,在杭马35年的历史中,郑加利只缺席了4次,一路见证了杭马的发展,可以说是杭马历史中的一块“活化石”。2016年,郑加利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杭马永久号。本次杭马,郑加利参加的是半程马拉松,他表示:“跑马拉松其实就是一次自我挑战,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超越自我,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冠军。”
“后亚运”时代首次杭马 一份独特的亚运记忆
创办于1987年的杭州马拉松,是中国办赛历史最悠久的赛事之一,仅次于北京马拉松。经过多年发展,杭马已经获得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国际马拉松及路跑协会(AIMS)认证赛事、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等荣誉称号。杭州马拉松的赛道,拥有世界上“最美赛道”之称,途经西湖、钱塘江、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会场(奥体中心)、亚运村等地,集绿水青山、江南宋韵、浙江有礼、文化名城、历史遗产于一身。
本次杭州马拉松赛事设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欢乐跑(3.5公里)三个项目。所有项目的起点均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其中马拉松的终点在杭州亚运村,半程马拉松的终点在市民广场,欢乐跑的终点在平湖秋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后亚运”时代的第一次杭州马拉松,今年的马拉松项目终点设置在了杭州亚运村,给跑友们留下一份独特的亚运记忆。
为保证赛事顺利进行,本届杭马共设有裁判320名,官方配速员70名,从浙江各大院校招募了近5000名志愿者,都经过通用培训和专业培训,为赛事提供礼仪接待、竞赛、医疗救护等全方位的服务。
医疗保障方面,本次赛事共选派170余名医护人员、近700名医疗志愿者、300名急救跑者投入赛事医疗保障。按照比赛路线、举办时间、周边环境及医院分布等情况,赛道上设置22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配备足够的保温毯、毛毯、电热毯、医疗补给和救助设备,同时在起终点增设了医疗站和医护人员力量。另外配备22辆救护车,172台流动AED(心脏除颤仪),每100米有一位医疗观察员,并在全程终点设置综合抢救车,全力保障赛道应急救援。此外,主办方还为参赛选手、志愿者、裁判等准备一次性雨衣4万件、暖宝宝13万片、保温毯3.6万件,并在全马终点和半马终点为选手提供热姜茶,让这场寒冬中的杭马暖意浓浓。
责编:
审核:王云峰
责编: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