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不只是开启一扇门 背后有哪些运营难题?

2017-09-19 07:59:00 来源: 中国体育报 作者: 丰佳佳

  原标题: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不只是开启一扇门的事

  记者 丰佳佳

  为什么假期有些学校场馆不开放?为什么有的能对外运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文件,提出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现在进展如何?由中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专家、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发起组织的“场馆运营行业非学术研讨会”此前在京举行,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

  二十余位代表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大连理工大学体育馆、武汉体育学院竞赛与场馆中心、海南省三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第一中学、杭州富阳中学、北京171中学体育中心……每一所学校的场馆开放都有不同的亮点值得同行借鉴,但他们也面临相同或者特殊的困惑。

  随着新生军训结束,各大高校又进入正常的教学节奏。假期冷清的体育场馆场地也因为学生们的加入变得热闹起来,有些对外开放的场馆到晚上依旧热闹。因为假期学校场馆闭馆而不得不短暂离开的健身爱好者又回来了——已经开放运营的学校场馆,因为学校放假,场馆也得跟着放假,群众有怨言,学校也为难。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这件事,有些也不是学校自己就能决定了的。

  提升学校场馆增量要有新思路

  “广场舞大妈和青少年抢篮球场”、暴走一族挤占公路……场地短缺引发的社会新闻,凸显了国民热情高涨的健身需求与实际供给的矛盾。而要在短时间内修建一大批社区型场馆,特别是在已完成基本规划的城市中实现确实存在困难。但若能打开思路,从学校体育场馆的存量与增量着手,也是一条好的路径。

  “譬如在存量上做增量。因为现有的绝大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在功能上基本只考虑到教学,所以在增加全民健身的功能要求下,略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研讨会中,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副秘书长杨东旭提到学校体育场馆的存量与增量问题。他强调,学校场馆的运营除了增强管理外,还应考虑学校场馆的改造与新建问题。

  在中小型场馆的新建、改扩建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沙砾体育代表赵云在会上表示:“愿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有条件的学校免费建中小型体育场馆,上课期间供学校免费使用,晚上与周末则由公司自主运营。”如果社会资本能注入学校体育场馆的改扩建中,将会对学校体育乃至整个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发挥极大的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林显鹏教授在点评环节中也提到,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也可以有“分区”的新思路:即将对外开放部分与教学用地部分的场地隔离开,这样既能避免外来健身人群对教学秩序的影响,也能将安全问题控制住。“这要求学校的体育场馆在建设前就要设计好,或在后期改造时加入分区规划,这点可适当借鉴国外体育场馆的经验。该思路的实现要求学校领导调整对学校体育的理解,其功能包括但不仅限于学校的教育。”

  收支两条线与自主经营存矛盾

  “高校的场馆如果能良性运营,其年营业额基本能在维持场馆运营支出的基础上实现盈利。但是作为非营利的单位,如何与税务进行沟通?年底财务报账如何通过?盈利部分如何分配?创收的同时,是否完全承担了运营成本?学校体育场馆固定资产如何进行折旧计算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会上,有高校场馆管理人员提出,目前收支两条线与自主经营的矛盾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运营。

  据参会某高校场馆管理人员介绍,目前众多高校都严格要求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此模式严重影响了场馆运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在难以自负盈亏的中小学体育馆运营过程中,因没有足够的经费,导致场馆无法良性运营。虽有文件支持鼓励,有奖励制度,有体教结合要求,体育局牵头,教育局配合。但由于其滞后性,目前还难以成为良方。”

  培育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

  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运营,主要担心的是人员、安全、管理等问题,这也是目前90%的学校体育场馆不愿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通过研讨会上成功学校的模式分享,大家一致认同的有效方式是:政府购买——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和设施——第三方管理服务的方式,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居民提前以身份证办理实名制健身卡;日常运营编制员工主责,物业公司进行基础服务;第三方购买了保险,出了问题由保险公司赔付;一旦出现情况,学校、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积极对接;由于公司化管理,学校间能形成联动,积极分流,避免健身拥堵;监控系统与群众监督等辅助解决安全问题。”据一位学校场馆负责人介绍,引入专业第三方体育公司,在中小学的场馆运营模式中,最受欢迎。

  学校体育场馆的运营难题已存在多年,有效解决不是一场研讨会或者几个政策能达到的。面对未来较长的一个修正过程,还需要多政府部门、行业政策研究者、行业从业人员共同努力。这也是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成立学校体育场馆研究中心的原因之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