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积连
说起这个名字,今天的球迷朋友也许分外的陌生,但是说到亚洲杯,他却是一个不容我们忘记的名字,在1976年亚洲杯小组赛首战与马来西亚的比赛中,在0:1落后且全场被对方克制的情况下,王积连与终场前打入了一个艰难的进球,帮助中国队以1:1战平马来西亚,中国队也凭借这个金子一般的进球和宝贵的一分,中国队正是凭借着这一分在首次参加亚洲杯的情况下就闯入了亚洲四强,一球入帐=四强。这样不可复制的奇迹,也仅仅为20世纪70年代所独有。而更值得记忆的是,这粒进球也是中国足球在亚洲杯历史上的第一个进球,从那一时刻开始,亚洲足球群雄逐鹿的舞台上,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976年首次参加亚洲杯的中国队一举闯入四强,并在三四名决赛中1:0击败了当时的亚洲劲旅伊拉克队,一举夺得季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对手伊拉克队的主教练正是大名鼎鼎的巴西金牌教练扎加洛。本场比赛中,王积连以一脚漂亮的传球助攻队友何佳打入了一记堪称精彩绝伦的凌空抽射,一举锁定了比赛的胜局。在这届亚洲杯上,中国队4场比赛进2球失四球,一胜一平二负,而王积连则奉献了一次进球和一脚助攻,堪称当时中国队最耀眼的球星。而当时的那届中国队,也以其细腻的脚下技术和精彩的小配合得到了全亚洲的关注。当时的亚足联主席曾赞叹中国队是“进攻最具创造力的球队。”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足球居然把“疯狗精神”作为一个堂而皇之的指导思想,不能不感叹前辈的心血被后人糟蹋成什么样子。一支曾经的亚洲技术流球队而今以糙哥的面目重新出现在了马来西亚,比较巧合的是,本次亚洲杯的首轮又是中国同马来西亚交手,不知道早已经淡出足球圈的王积连先生是否会收看这场比赛,又是否会追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曾雪麟
尽管经历过519之耻,但是在谈及举国体制的老国家队时,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曾雪麟才是中国国家队历史上水平最高的本土教练。中国足球征战亚洲杯的最好成绩正是由他缔造的,虽然在2004年亚洲杯上阿里汉成功复制了这一奇迹,但是那更多的是借助了主场的因素和裁判的照顾,论含金量则远远的不如84年的那支国家队。1984年亚洲杯上的中国国家队,是一代真正把足球当做生命的人,拥有许多具备天才创造力的球星,可以打出赏心悦目的战术配合,与今天的中国球迷相比,那一代中国球迷是幸福的,1984年亚洲杯是中国球迷的节日,曾雪麟则制造了中国足球20多年来难以复制的亚洲杯传奇。
在苏永瞬兵败世界杯后,曾雪麟接过了困顿里的中国国家队,面对当时中国国家队惧怕英式力量打法的事实,曾雪麟鲜明的提出了要学习欧洲拉丁派风格的口号。而当时的中国国家队也扎实的实践了他的这一力量。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将力量与技术融合到完美的国家队。这支国家队中拥有李华均这样的天才球星,也拥有柳海光这样的强力中锋,他们曾经战胜了几乎全主力的阿根廷国家队,让中国球迷欣喜若狂。阿根廷的主教练曾评价中国队是一支“亚洲版的法国队。”在1984年的亚洲杯上,中国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5:0击败了西亚劲旅阿联酋,昂首挺进了亚洲杯四强,把惨案的痛苦留给了西亚人。而在半决赛与卫冕冠军科威特的比赛中,曾雪麟则体现了他指挥上的生花妙笔,针对科威特人对李华均进行全力研究的可能,他出人意料的在首发阵容中雪藏了三名主力,而在加时赛阶段却突然换人变阵,一举打破了科威特人的如意算盘,终于由李华均单骑闯关,将利剑刺进了亚洲王者的心脏。这是中国本土教练在亚洲赛场20年上演的最传奇的指挥艺术,尽管在决赛中由于裁判的偏袒和中国年轻队员心态的急噪,中国队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惜败沙特,但是这已经是中国足球在亚洲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更为重要的是,那支中国队是当届亚洲杯赛场上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所有人都相信这支希望之师将托起中国足球的明天,遗憾的是,随着519的失败,曾雪麟的建队思路和技战术思路遭到了盲目的全盘否定,中国足球也日益走上了技术粗糙化的不归路。
3.李华均
他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球星,1983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上,他曾经与巴斯腾一起被评为世界足球希望之星,这也是亚洲球员至今为止唯一获得的荣誉,即使是今天的陈涛也难以与之相比。遗憾的是,巴斯腾成为了国际球星,李华均则无奈的成了流星,当时的举国体制是不会给他出国踢球的机会的,而低水平的国内比赛也限制了他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他与巴斯腾天渊地别的命运,更体现了中国足球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差距,遗憾的是,今天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相反有扩大的趋势,杜伊在土伦杯上就曾表达了类似的忧思。
也许今天的朋友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1984年的新加坡亚洲杯不会忘记他,虽然冠军是沙特队,但是那届亚洲杯仿佛就是为李华均一个人而准备,他把狮城中心体育场地毯一般的草皮变成了他震翅翱翔的天宇。虽然在小组赛中没有进球入帐,但是他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一记连过五人的精彩进球翻版了贝利的神奇,也把中国国家队送到了离亚洲冠军最近的位置。那粒进球也被评为了当届亚洲杯的最佳进球。而这样的独具创造力的进球,也成为了之后二十多年中国前锋难以复制的奇迹。1984年的亚军是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也是李华均个人的黄金时代,年轻的他以出色的意识和精湛的脚法,成为了全亚洲关注的对象,也因此一度被多家欧洲俱乐部所追逐,然而中国足协却以国家利益的名义生硬的断送了他前往更高平台深造的道路,也使他在国内低水平的联赛中日益平庸,最终不得不在20多岁的时候就选择了黯然的挂靴,李华均的成长是中国足球不可回避的悲剧之一,也许作为一个天才的球员,没有生在职业联赛的环境中就是一种莫大的不幸。与他相比,已然登陆欧洲赛场的孙继海和志在英超的郑智无疑是幸福无比的,套用一句家长教育小朋友的话祝福亚洲杯上的他们:你们赶上好时候了,要懂得惜福啊。
4.谢育新
如果说1984年的亚洲杯属于李华均,那么1988年的亚洲杯则属于谢育新,谢育新和李华均在成长道路上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天才型的球员,也都是成名于世青赛。不同的是,谢育新的才华比之李华均尚有一定差距,而他也比李华均幸运的多,当李华均因为在国内联赛中日益平庸而无奈挂靴时,谢育新却幸运的搭上了赴欧洲深造的末班车,他与贾秀全一起成为了第一批出国踢球的弄潮儿,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外语能力的限制,他在欧洲赛场上始终无法适应,最终不得不黯然的回来,但是短暂的海外锤炼却使他的竞技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论是高丰文还是施拉普那,都曾对这位广东天才恩宠有加。
而1988年的迪拜亚洲杯则是谢育新的成名之作,首轮面对弱旅巴林,谢育新梅开二度,帮助中国队以3:0击败了巴林队。而之后的几轮谢育新虽然没有入球,但是他精彩的盘球和突破却成为了中国队进攻的支点。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支倡导长传冲吊的中国队里,技术的粗糙化已经成为趋势,中国足球不再是那支以技术见长的华丽之师,以往的亚洲杯,都是中国队用进攻压制对手,被对方打反击,而从本次亚洲杯开始,中国队则打起了对手的反击这种趋势也使中国足球最终沦落到糙哥的地位上。而谢育新则是那支队伍中为数不多的技术型人才。4年后的广岛亚洲杯,同样是谢育新在与沙特的比赛里,用一脚充满创造力的进球拯救了中国队,并在对日本的比赛中打出了一记小角度破门得分的佳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以及之后的彭伟国,既可以被看做国家队中广东籍球员的绝唱,也可以被看作中国技术型足球人才的绝唱。
5.贾秀全
今天的人对贾秀全颇多批评,原因是在于他糟糕的执教成绩,以及他狭隘的性格。但是回顾亚洲杯的历史,贾秀全却是一位不容忘记的人物,甚至可以被看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足球的一面旗帜。从1984年到1992年,8年间贾秀全三次参加亚洲杯,三次亚洲杯均取得了前四名的成绩,这样的情况对比起来,把进四强作为口号的朱广沪真是应当羞愧无比。
1984年,21岁的贾秀全第一次参加亚洲杯,司职后卫的他居然成为了当届亚洲杯上的最佳射手,中国球员的唯一一次亚洲杯最佳射手的荣誉,居然是由一个后卫获得,这真是一件让人感到趣味的事情,之后的两届亚洲杯,贾秀全同样是中国国家队不可或缺的铁闸,特别是在高丰文防守反击的战术中,贾秀全更是一颗重要的棋子,他不仅承担着中国队防守的重任,更是中国队进行快速反击的首要发起者,他精准的长传转移球是中国队边后卫插上助攻的利器,而他的后插上远射和头球也成为了中国队招牌式的进攻手段,那支打法保守的中国队可以在1988年闯入亚洲四强,贾秀全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而也正是亚洲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使他与谢育新一样得到了众多国外俱乐部的追逐,但是在经过了短暂的旅欧生涯后,他聪明的把刚刚起步的J联赛作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结点。投身J联赛的贾秀全很快适应了日本联赛的战术特点,并以其出色的表现战胜了众多大牌欧洲球星,当选为日本J联赛明星队球员。如果不算联赛水平的话,这应当是中国海外球员所取得了最高荣誉。 1992年亚洲杯上,中国队几乎享受了主队的待遇,除了与日本的半决赛外,每场比赛都得到了日本球迷的欢呼与掌声,这与贾秀全当时在日本的人气又莫大的关系。遗憾的是,贾先生在日本呆了多年,却没有学到日本足球的精髓,倒是把疯狗精神体验的格外透彻,活活的把国青队练成了傻瓜。而且如果我们用客观的眼光看,贾秀全在日本的成功,与日本当时职业联赛水平比较低有莫大的关系,就好比中国职业联赛的早期,如瓦洛嘉等国外业余球员可以在中国赛场驰骋是一个道理。
6.中国台湾留学生陈某
很遗憾,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当时的报纸就是这么称呼他的,国内1992年去广岛采访亚洲杯的记者,也没有人打听到他的名字,唯一知道的是,他是东京某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了看中国队的比赛千里迢迢的来到现场为中国加油。但是那场中国与日本的亚洲杯半决赛,却让我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在比赛过程中,他穿着印有“保卫钓鱼岛”字样的背心,为中国国家队呐喊助威,虽然遭到了日本警察的驱逐,却让我们深深的感到了这位台湾同胞强烈的爱国心。
我不同意把政治带入体育,但是事实上,体育却不能回避政治,许多体育比赛同样成为了政治选择的发动机,比如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而在足球赛场上,民族自尊心也是容不得半点丢失的。某些号称理智的精英,动不动嘲笑别人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却殊不知邓小平曾说过“民族主义是一个国家奋进的力量”。那些拿“民族主义”帽子嘲笑别人的人,也是最忘本最无知的人。如果没有民族情绪的感情色彩,这个世界的足球比赛也同样会少了许多精彩和热闹。我们在观看中国与日本的比赛时,也同样是带着这种民族的情绪,如果没有这种情绪的话,我们只能为我们这个民族感到悲哀了。民族主义从来就是一种精神力量,任何一个国家的奋发都离不开它的感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我不知道陈某现在过的怎么样,这位当年勇敢的青年也许现在已经人近中年,他是否还会有当年一样的豪情万丈?但是我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有理由得到我们的尊重。
7.刘越
这是一个让范志毅无颜直面的名字,也是一个让中央电视台的足球之夜愧疚万分的名字,如果他们心中哪怕还有一点点良知,就会明白自己当年是如何伤害了这个颇具才华的年轻人。1996年中国队兵败亚洲杯,范志毅在电视镜头前对刘越进行恶语辱骂的情景,定格了那届亚洲杯上比被淘汰还要丢人的耻辱一幕。这就是中国国家队的队长?从比赛的所有画面看,中国队的丢球,大部分都是由于身为队长的范志毅盲目压上回追不及时造成的,然而就是这位中国足坛的绝对老大,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盲目的把错误推卸到一个年龄不到20岁的济南男孩身上,这样的队长,你有什么理由相信他能带领中国队创造历史?
让我们更感到无语的是,亚洲杯赛后,刘越几乎遭到了全中国媒体的攻击和辱骂,年轻的他因为不堪于这巨大的压力淡出了国家队,甚至因此一病不起。因为当时鲁能泰山队在中国足球不起眼的位置,山东球员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队兵败的替罪羊,这就是中国足球不长进的原因,面对失败,不是冷静的分析失败,更不是理性的反思失败,而是先忙不迭的推出替罪羊和活把子,一个年轻球员的前途就这样生生被毁掉了。无论是黄健翔还是刘建宏,在整个事件中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身为主教练的戚务生也因此对刘越怀着一分深深的愧疚,在一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他曾愤怒的质问:输球的责任我来承担,为什么你们要为难一个还不满20岁的年轻人。2000年,入主红塔的戚务生毫不犹豫的从鲁能泰山队引进了近一年没有打上比赛的刘越,知恩图报的刘越也用精彩的表现回报了这位老帅,在红塔的3年里,他成为了云南队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退役后的刘越成为了东方卫视的体育评论员,转换了角色的他以精彩的评球很快赢得了球迷的喜爱,也许正是这次特殊的经历,让他的解说风格充满了理性和客观,由他评述的比赛,对于观球的球迷来说,实在是一份难得的幸福和享受。
8.宿茂臻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恐韩”就成为了一个长久讨论的话题,从韩国人恐我们到我们恐韩国,轮回的宿命让我们难以接受。战胜韩国也许并不意味着中国足球实力的提高,但是却意味着中国足球可以打破心中的一分魔障。然而作为我们的苦手韩国人来说,对于中国队他们也并非毫无忌惮,宿茂臻就是其中之一。
宿茂臻的首次亚洲杯经历并不显赫,1996年身为联赛最佳射手的他基本没有得到任何出场的机会,而弃用宿茂臻的国家队也很快就打道回府,2000年,在米卢的提拔下,宿茂臻身披国家对10号球衣出现在球迷的眼前,这一决定曾经遭到许多近视专家的无知攻击,但是事实却证明米卢是正确的,首战对韩国,在范志毅接连犯下低级失误的情况下,宿茂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挺身而出,先是一记漂亮的头球打破了韩国队的大门,既而在1:2落后的情况下 ,又是他成功的突入禁区,制造了一个追平比分的点球,许丁茂精心打造的钢铁防线,在这位山东硬汉面前顷刻间轰然坍塌,这场比赛对于当时中国队的晋级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这珍贵的一分,中国队最终以小组头名的身份晋级,并把志在夺冠的韩国人交给了死敌伊朗队去收拾,而宿茂臻也成为了韩国后卫永远的噩梦,在两年后的中韩对抗赛上,那支最终获得世界杯第四的韩国队,在与中国队的比赛中一样被宿茂臻搅得狼烟四起。也许从数据上,宿茂臻的表现并不抢眼,但是综观2000年亚洲杯,他在同韩国队的比赛中奉献了一个进球和一个助攻,对日本的比赛也同样奉献了一次追平比分的助攻,在本次亚洲杯上,他是表现最具含金量的中国前锋。从某种意义上说,宿茂臻是一个能力被严重低估的队员,披着海归外衣的杨晨和满嘴跑卫星的其实并不具备与他们名气相匹配的实力,十强赛前四轮这对黄金搭档一球不进就是证明,而个人能力突出的宿茂臻却无奈的生活在了媒体不公正的评判标准下,但是有一个事实却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宿茂臻两度参加亚洲杯,从预选赛到决赛圈累计打入了十四个进球,是中国国家队亚洲杯战史中当之无愧的头号射手,而同时,身为国家队替补的他也同样是米卢的那支国家队在各项比赛中进球最多的前锋,而如果我们把出场的时间和进球数做一个统计的话,更不难发现宿茂臻的进球率是高得惊人的。以今天的眼光看,说他是当时那支国家队效率最高的前锋,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遗憾的是,低调朴实没有任何负面新闻的他,却长久的生活在外界不公平的眼光中,中国的体育媒体似乎更青睐于那些劣迹斑斑的坏小子,而对于这位中国球员职业作风的楷模却常常不屑一顾,这种价值评判标准的扭曲也是中国足球的没出息之处。
9.祁宏
2000年亚洲杯的中日之战,是我关于亚洲杯的难忘的比赛之一,不仅仅因为中国国家队虽败尤荣的比赛过程感动了我们,更重要的是,一个叫祁宏的上海男人,用他充满血性的表现,扭转了许多人对于上海球员曾经错误的印象。
在中国足球圈里,申花队员的意志品质问题曾经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每到七月份,上海申花的战绩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因此上海球员的拼搏能力和意志品质也曾遭到外界的诟病。但是2000年亚洲杯半决赛上的一幕却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印象。那场中日之间的颠峰对决,可以被看做米卢执教中国队两年中打出的最精彩的一场比赛,而当时只有24岁的祁宏也横空出世,身为攻击前腰的他成功的在比赛中扮演了9号半的角色,以出色的前插意识和凶猛的攻击一次又一次威胁着川口能活把守的大门。在范志毅开场就犯混,白送给日本人乌龙球的情况下,年轻的祁宏引领起了中国队反击的狂飙。第29分钟,宿茂臻送出精彩助攻,祁宏前插劲射打入追平比分的一球。下半场又是祁宏的一脚直传球助攻杨晨反超比分,如果不是范志毅之后的两次低级失误,也许这场比赛将成为中国足球对日本的一场完胜。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则是比赛结束前的一幕,马明宇长传形成单刀,祁宏快速前插形成空门,却被日本队门将川口能活猛进后脑,以至昏迷被换下。其实从技术角度上说,当时祁宏完全可以躲开川口这次恶意的攻击,然而作为他自己而言,他不愿意放弃哪怕百分之一的争胜机会,面对日本门将的凶狠犯规,他选择了迎头而上,只要能将利剑刺入倭寇的心脏,哪怕受伤不起也在所不惜。那一刻的祁宏感动了所有的中国球迷。同样都是上海人,范志毅只会冲同胞耍威风,面对日本人却屡次犯下低级失误。祁宏则外战内行,屡屡上演精彩之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大。那场亚洲杯比赛让祁宏一战成名,也使他成长为了中国国家队的主力前腰。2001年十强赛,祁宏成为了中国队队内的头号射手,实为中国队进军世界杯的第一功臣。
10.李毅
2000年亚洲杯上,祁宏24岁,那一年他一战成名,在之后的几年里渐渐成长为中国国家队的主力前腰。2004年亚洲杯,李毅25岁,一样是儿女正当好年华,却不幸成为了他职业命运的转折点。李毅大帝不进球虽然是整个2005年的事情,但是沉沦的伏笔从2004年就已经种下。
作为阿里汉钦点的主力前锋,李毅的头上顶着末代甲A最佳射手的光环,作为中国年轻球员里的佼佼者,李毅曾被日本报纸形容为恐怖战狼。然而整个的亚洲杯上,司职前锋的李毅却毫无斩获,反而是屡屡浪费绝佳的得分机会,特别是在亚洲杯决赛上李毅打空门不入的一目,不但让日本人大呼侥幸,也同样让现场的上万中国同胞大跌眼镜,日本人这才喜悦的发现,那只曾经让他们感到恐怖的战狼此刻已经成了一只笨狼。而这段往事也同样被某位天才写入了《李毅大帝本纪》中,在之后的几年中广为流传于中国的互联网上。
李毅确实是一个好前锋,他的身上几乎集中了身为一个前锋所有的优秀素质,出色的身高与弹跳,强悍的速度与射门能力,今天的董方卓几乎可以被看作当年李毅的翻版。但是李毅的悲剧在于,他的成长道路上始终没有遇到好的教练,先是吉思布伦特简单的英式套路使他的技术特点严重单一化,接着是深圳队疯狗足球的理念更严重限制了他个人阅读比赛能力和技战术能力的成长。而这几年正是李毅职业生涯进步的关键几年,却被不幸的耽搁了,随着深圳队集体矛盾的大爆发,李毅也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当比他年长两岁的李金羽已然书写了百球神话的时候,远走西北的李毅大帝却依然是一球难求。一个优秀球员的成长不仅仅需要良好的天分,更需要合适的成长环境和优秀教练的点拨,记住李毅从辉煌到坠落的下速度历史,也同样希望如今国奥队与李毅同风格的吕征董方卓们引以为戒-----莫要做流星的悲剧。